購物調研與網絡消費行為關系密切
近年來,網上購物調研對消費行為的影響越來越大。今年3月份,美國電子零售集團和評論力量公司聯合發布的《2010年社會化購物研究》報告顯示,2007年以來,美國民眾網絡購物習慣出現了一些新變化:
第一,網上購物調研仍是影響消費行為的中心環節。50%的受訪者表示,至少半數商品在采購前曾做過網上調研。調研風格出現兩極分化:29%的人網絡調研時間僅為數小時,60%的人長達一周或更長時間。介乎兩者之間只調研一天的人很少,僅占11%。
第二,顧客寧愿親手做調研,而不愿問熟悉情況的門店售貨員。網絡購物調研受青睞的原因有三:一是節省時間。79%的受訪者認為,網絡購物調研多少能節省一些時間;二是增強購物信心。83%的受訪者稱,網絡調研后,購物信心不同程度提高;三是資訊可靠。82%的受訪者對網上獲得的信息較為滿意或非常滿意。
第三,網絡調研熱點網站。57%的消費者借助搜索引擎開始購物研究。獲取商品資訊名列前三的熱門網站依次為零售商網站、品牌網站和亞馬遜公司網站。僅6%的消費者利用社交網站做購物調研。
第四,客戶留言對購物決策的影響大于網站客服信息、購物指南和專家意見。近來,顧客對待客戶留言的態度發生了一些變化:一是查閱顧客留言時間增加。64%的人花10分鐘或更多時間,高于2007年的50%;33%的人花半小時或更多時間,高于2007年的17%。二是閱讀顧客留言數量上升。39%的人閱讀8條或更多評論,高于2007年的22%;12%的人閱讀16條或更多評論,高于2007年的5%。除產品內容乏善可陳外,顧客留言條數缺乏被列為消費者放棄購物的首要原因。
第五,作為有效的營銷平臺,社交網站越來越受到網絡零售商的重視。為了爭奪目標客戶,尤其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許多商家開始增加投資力度,將社交網站與零售網站有機結合起來。畢竟客戶留言、在線評級、網站論壇和博客比傳統營銷策略更具可信度。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對零售業的影響已超過廣播電視和雜志。即使到傳統門店購物,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傾向于先在網上做足“功課”。不少人逛商店時,還用手機查閱Cye.com.cn客戶留言和評級等商品信息,利弊得失,了然于胸。有趣的是,網絡購物研究不僅影響網絡零售,對傳統銷售的影響亦令人矚目。據美國福雷斯特研究公司估計,2009年,受“網頁影響”產生的網下零售達9170億美元。網絡銷售與受“網頁影響”產生的網下銷售相加之和,在零售總額中所占比列高達42%,到2014年,將繼續升至53%。屆時,網絡可望影響14億美元的店內銷售。
用戶體驗 制勝法寶
網絡零售缺乏實體環境,如不能贏得顧客信任,很難獲得成功。目前,美國網絡零售購物車放棄率(指消費者在網購過程中已選定商品,但最終未購買)在60%左右,大多數甚至沒有進入付款程序就做出了放棄選擇。為此,對網絡零售商而言,培育品牌忠誠度是贏得長期客戶的利器。要做到這一點,關鍵要打造一流的“用戶體驗”。令人遺憾的是,不少零售商往往在網站設計“可用性”上花足心思,容易忽略“用戶體驗”的重要性。事實上,這兩者之間的關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商家在設計零售網站時,僅僅著眼于“能用”是不夠的,還應將可用性與創新設計、品牌塑造、市場心理和語言文字等各種要素融為一體,營造一種能夠贏得客戶信任的“用戶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