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廣州市被國務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確定為82個首批國家級創建創業型城市之一。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廣州市全方位、多層次的創業格局基本形成,以創業促就業,建設國家創業型城市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國家創業型城市特別是國家中心城市的要求相比,還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下大力氣加以解決。
國內外經驗借鑒
1.因地制宜確定重點。各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不同,決定了其可能適合的創業類型不同,創業群體的需求不同,政府對創業支持的重點也不一樣。比如,美國將創業教育引入學校并建立了完整的創業教育體系,日本則以高新技術為創業支持的重點,歐洲國家的創業支持重點則是中小企業創業;同樣,海外留學回國人員創業是深圳市創業支持的重點之一,而內地不少城市則在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優惠政策。
2.分類扶持有的放矢。不同創業群體的創業選擇不同,在創業中可能面臨的難題和需求必然不同。各國、各地區在創業扶持中采取區別對待、分類支持的辦法,創立專門針對大學生、婦女和海外留學回國人員的創業服務指導中心,并提供不同的服務和指導。
3.政策配套優化環境。良好的創業環境,在于各個創業政策條件相配合,并與當地的基礎條件匹配,共同構成和諧的“創業生態系統”。從國內相關城市的做法和經驗看,為了促進創業就業,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搞好軟環境建設,力求制定頒布一系列相互配套的政策和規章制度,從制度上為創業扶持提供保障。
4.起步開始全程扶持。國內外的經驗表明,對創業的扶持都是從創業者開始起步時就給予扶持,甚至是從創業者的創業意愿形成時就通過創業教育和創業培訓等方式予以扶持,幫助其進一步完善其創業計劃,促成其成功創業。
相關的對策思考
借鑒國內外建設創業型城市的經驗,結合廣州的實際,要進一步推進廣州建設國家創業型城市,主要是要通過推進政策創新,優化政策體系,完善實施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在建設創業型城市中的服務功能、激勵功能、保障功能以及環境建設和人力資源培養功能等。具體包括:
1.推進制度創新。(1)優化政策體系。目標是形成“扶持政策整合化、扶持對象多元化、扶持內容全面化、扶持時機全程化”的創業政策扶持體系。首先要對現有的各部門出臺的創業扶持政策進行梳理整合,根據各類別創業群體的特點,出臺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并進一步擴大相關扶持政策的覆蓋面。同時,進一步將相關的扶持政策的起點從創業前延伸到創業初、創業中以及創業成功后的發展等全過程。(2)加大扶持力度。既要多渠道籌集資金,擴大創業貸款擔保基金規模;又要進一步放寬創業貸款限制,擴大貸款覆蓋面。(3)降低創業門檻。應該按照“非禁即可”的原則,放寬創業準入限制,進一步簡化注冊與審批程序,積極推廣“創業一條龍服務”和政府購買創業服務等先進經驗。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