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對話”的開端
“第六感”既非第一個人機互動方面的技術創新,技術也不是最深奧前衛的,但它的可實現性和使用的人性化程度使得它成為最被看好的“鼠標終結者”。它使得人機互動更為簡易自由,擺脫了鼠標和鍵盤的生硬界面和笨重的顯示設備(盡管已經越來越輕薄和便攜),更重要的是,它逐漸接近“人性化交互設計”的倡導者阿蘭.庫珀所謂的“最好的人機互動界面的標準”——自然貼合人類行為習慣,甚至在使用中都讓人渾然不覺。
長久以來,人們端坐在電腦前,眼睛直視前方的屏幕,檢視著手指在鍵盤敲出的字符和鼠標的光標移動。與之前通過復雜編程方能實現人機互動相比,鼠標的發明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它更形象化、直觀化,更符合人體工學的使用方式,使得電腦的操作者不再僅限于程序員,而擴大到掌握簡單操作技能的普羅大眾。它的簡易化操作和低廉的價格使得個人電腦在全球的普及成為了現實。這些因素也使得它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直占據著人機互動設備絕對的霸主地位,幾乎無人可以撼動。
正因為如此,發展遭遇瓶頸的人機互動設備也成為創新的熱點區域。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創始人尼葛洛龐帝在互聯網興起時代名動世界的著作《數字化生存》中就呼吁Cye.com.cn:創建更好的人機互動界面,開發更符合人類行為習慣的互動方式。尼葛洛龐帝本人早在30年前就提出了“交談式計算機”的理念,并且領導媒體實驗室在新一代多通道用戶界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2008年比爾.蓋茨也提出“自然用戶界面”(natural user interface)設想。他預言,5年之內,鍵盤和鼠標的霸權時代將終止,人機互動模式將得到顯著的豐富和改觀。可以肯定的是,該領域并不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新成果。多點觸控、語音識別、觸覺交互、身勢識別、眼動跟蹤等層出不窮的新方式正呈現出接手未來的氣象。然而,現實的殘酷在于,創新并不意味著大規模應用的未來。
本世紀初幾大電腦硬件廠商集中關注的觸屏電腦即為一例。用全觸控方式與電腦交流無疑實現了交互方式上的極大創新,但其數千美金的造價使其商用前景遭遇冰山。與華麗的全觸控功能相比,更多用戶傾向于繼續使用鼠標。在他們看來,售價僅為幾美金到幾十美金的鼠標顯然性價比更高。兩者之間的使用便捷度之差還不足以驅使他們多耗費幾千美金。超薄、超輕、可以隨意折疊卷曲的柔性顯示屏也因為價格上的巨大落差至今未能進入市場。
與它們相比,“第六感”設備所引發的關注熱潮不僅表明設計理念本身的革新,更令人們激動的是其構造的簡易及其所代表的低廉造價。人類對人機互動體驗的需求正在進入全新的時代,但同時,人類并未放棄一直以來對于更佳便攜度和更低價格的追求。在未來移動終端數量遠遠超越個人電腦的時代,只需在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上接入一個攝像頭和一個微型投影儀,用350美元(大規模投入商用之后價格更低)實現全觸控電腦等幾千美元設備所無法實現的功能,這無法不讓硬件制造商和用戶歡欣鼓舞。
因此,“第六感”不僅在極短時間內就獲得商用重視,也被考慮用于改善其他領域的人機互動界面。米斯特利已經得到印度非政府組織的邀請,為印度殘障人士開發“第六感”相關產品,尤其是為無法應用語言進行溝通的聾啞人士設計帶有語音轉換和發聲功能的交互設備。相比較“第六感”的商用前景,米斯特利更看重的是其應用前景,他希望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人,不分職業、民族和年齡,都可以應用“第六感”設備改善生活:醫生更便捷地找到出診地點,更方便地調用病灶信息和進行會診;老師進行更靈活的教學,隨時采擷教學素材對學生進行溝通和輔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