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兒童產業是一片價值洼地,這幾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據有關研究報告顯示,我國12歲之前的人口數量接近2億,按照每人每年五千元的消費水平計算,兒童產業的潛在市場規模就是1萬億元。這其中,又有多少是屬于在線兒童產業呢?
在線兒童產業并沒有經歷過夸張的快速增長期。因為它缺乏起碼的外推力,資本方并沒有太多熱情扎進來,除去上市的淘米外,其他處于行業前幾位的公司都無法獲得足夠的融資,僅僅依靠內驅力來完成自然生長。
在中國兒童產業研究中心舉辦的第一屆母嬰互聯網沙龍上,丫丫網副總裁張良認為,資本進得少,盈利模式單一,同質化的競爭就不可避免,“母嬰行業很難像雨后春筍那樣,因為這并不是一塊能賺快錢的地方。一些少數幾個進來的又默默無聞地撐個兩三年就不見了,即使那么生存下來的,還要想著如何去講故事。”“想活下來,必須創造三個條件:第一是盈利模式是可持續的;第二是這種可持續還要符合外界對中國公司的期待值,這么大的一塊市場,收入也好,凈盈利也好,得有一定的規模;第三就是要有一些后續的‘故事’可講。”寶寶樹CEO王懷南如此理解。
在線兒童產業并沒有一個足夠好的市場基礎,線下市場結構本來就比較復雜,這讓部分線上提供服務的網站們在對接上顯得有些無所適從,內容資源匱乏,且缺乏足夠的公信力。北京瑪麗婦嬰醫院院長趙天衛表示:“網站本可以完成線上和線下的對接,這就蘊藏著母嬰網站的機會。”
這種消費關系也極其脆弱。母嬰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需求是階段性的,而且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不同時期的母嬰需求又有較大差異。王懷南在做寶寶樹時,一個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去理解“80后”的母親。“我是70后,和他們比較起來,我們的需求差異非常大,而現在陸陸續續地開始出現90后母親,要想了解他們,就必須顛覆之前的所有概念。”
中國兒童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張遠萌則對在線兒童產業的發展有自己的視角。她認為,之前兒童產業是一個公司跟另外一個公司去競爭,但之后一定是一群公司和一群公司去競爭。線下和線上的機構互相需要,而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夠將兒童在線產業價值最大程度得以發揮。“
每一個兒童網站都想著要做“中國的迪斯尼”,但即使是淘米網,也無法保證像迪斯尼時時洞悉母嬰的需求所在,而且能提供恰如其分的內容產品。先學學“巧虎”吧,這家日本的母嬰教育服務機構在開拓中國市場時,為了完成徹底的本土化,雇傭了50名中國的兒童產業專家,僅僅是一套教材就開發了一年半。而中國有那么多巧虎的模仿者,又有誰能做到這樣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