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次味千“被狠狠上了一堂課”。在對事態的反應上,在對局面的控制上,味千顯然太慢了,時代進步了,社會對企業的要求提高了,這是人人皆知的事實。但對這個事實認識得是否到位,就有天地之差了。味千顯然屬于“地上”一列的。
“我們對微博時代的認識太不夠了,對資訊傳播速度嚴重低估,”潘慰說,經過此次“洗禮”,味千高層的危機意識大大提高,對如何健康地做大企業有了深刻的思考,“以前總覺得只要守法、合規就行了,對很多事情的敏感度不夠,實際上,危機處理無小事!
味千拉面2007年3月在香港成功上市!暗鲜胁坏扔谄髽I的一切都透明了,公開的只是一部分數據而已。”潘慰說,產品生產流程、管理流程的透明還遠遠不夠,公眾很容易產生誤會。味千在本次風波中的一個教訓,就是意識到必須在企業透明度方面加以改進。
潘慰坦言,我們以前沒有專門的PR部門,由IR部門兼做,這是不夠健全的,也不夠專業,F在看來,PR部門必須得有,而且得加大力量。
制度建設是根本
“味千的境遇對業界也是一個提醒,”潘慰說,“以前業界一直在學習味千的標準化,現在對此也產生了懷疑,其實大可不必!笔紕撚1968年、以九州熊本為中心的味千拉面,實行標準化已有40多年。熊本原本也是現場熬湯,店開多了,發覺諸多問題,便研發了中心廚房,便產生了標準化。所謂標準化,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勞動效率,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環保考慮,比如可以用專門設備集中處理污水。
味千有自己的質量管控委員會,采購、質量、運營全部由核心高層親自管理協調,形成完整的安全鏈條,保證從供應到物流到制作,直至上了飯桌,每個環節都沒有問題。
味千對供應商的管理,是逐步完善FDA(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的簡稱)體系。具體到味千,日本定期考察以及自身建設的制度完善等,與服從政府有關部門的嚴格管理并無矛盾。如政府要求500平米餐飲店必須配備一名品控員,味千10年前就做到了,而且不足500平米的也配備了。
“當然,食品連鎖業標準化最大的好處是口味的統一、不走樣,日本的食品加工技術非常先進,出乎我們的想象。我之所以引進味千這個拉面,就是因為參觀了其背后的工廠,先進、完整、衛生,不懂食品的人完全可以依據標準化做得到、做得好。”潘慰說。
“回頭對照中國,做餐飲的很多,做大的也不少,但跨區域做大的卻很少,原因何在?”潘慰分析說,一方面因為食品加工的水平不發達,日本能做到成品化、半成品化,再大的量,口味都不走樣,靠的就是中心廚房;另一方面因為物流有很大問題,尤其是冷鏈。食品保鮮、味道不走樣得不到保證,中餐都有這個問題,口味保證靠的還是大廚的手藝,靠的是極不穩定的經驗,而非物流。
“為什么炸雞、漢堡、匹薩、日本拉面能跟著萬達廣場開遍全國,就是背后的標準化起到了支撐作用,即食品加工水平達到了一個高度。”
潘慰說,日本風為何能刮起來?好吃,容易做,根本原因在于食品加工業發達。這是中餐業界需要認真思考并深入學習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