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廠房有望逐步投用
潘慰自信地說,味千是大陸餐飲業內唯一做大型工廠的。
為了將標準化“進行到底”,味千已決定投資8500萬美元(約5.5億元),在上海、天津、成都和東莞建設4個半成品和原料生產“第四代廠房”,以保證產品口感的一致性和達到集約化安全控制的目的。這些廠房的功能,一是生產拉面產品,二是中心廚房,三是物流儲存,四是職業培訓。
4個第四代廠房都已在建設中,上海閔行工廠10月份即將搬家,東莞工廠一期已投用,成都、天津的都在建設中,明年年底前全部落成并投用,運營能力可以支撐1800家店的供應銷售。味千現有600多家店,規劃到2013-2014年做到1000家,工廠產能建設先行,F有的13個中心廚房,每個400平米左右,待4個第四代廠房投用后,即退出做為倉儲之地。
有意思的是,味千拉面(拓展選址信息)骨湯門事件震動了很多同行。一些餐飲業者為了證明自身的“清白”,不惜冒著泄露商業秘密的風險,公開曝光自己的進貨渠道、制作工藝等流程。
說到加大企業透明度,潘慰也承諾,上述廠房落成后,將邀請媒體以及公眾參觀,“工廠一日游”我們打算先做起來,讓公眾了解我們。
潘慰表示,經歷這些事件之后,想對業界說:“做企業做大了,上市不是終極目的,只有將管理、產品真正做好、做透明了才經得起各方面的考驗。做好了,還需要讓人們知道你的好。實際上,你的更多合法合規的做法,公眾并不了解,他們看不到。但企業該做還是要做,做在前面,做深入了。如果做得不好,要敢于承認,并積極改進。”
小鏈接
日本味千和中國味千
在日本,拉面店的布置和很多小型的壽司店相類似,操作間和顧客的就餐空間是連為一體的。店面中央往往是操作間,操作間的外圈是吧臺一樣的就餐位。顧客可以清楚地看到食物的整個烹飪過程,就餐過程中還可以和店家拉幾句家常。
這樣的門店構造有一個好處,就是店家的所有動作都在食客的監督之下,原料是否新鮮,操作是否規范,包括殘余物的處理,眾目睽睽,真的很難做什么手腳。
味千拉面1968年創立于九州的熊本,雖然在東京只有一家門店,但是九州的拉面在日本有口皆碑,味千能以九州為重點發展到100多家門店,已經是相當了不起了。
1995年,香港人潘慰取得了味千拉面的中國總代理權,將其獨特湯料技術引入中國。1997年,潘慰將內地的首家門店選在了深圳最繁華、人流最大的華強北黃金商圈,不僅門店面積是九州味千拉面店的五倍之多,達160平方米,并且與肯德基、麥當勞毗鄰,從一開始就將味千擺在了與這些洋快餐同樣的高度。只在黃金地段開設門店,自此也成了味千拉面選的址原則。
經過10多年的發展,味千中國的品牌得到迅速擴張,目前已經開出601家門店,成為在中國餐飲百強中排名第11位的大型餐飲企業。
可以說,味千拉面確實源自日本,但卻是一個在中國成長和壯大由中國人經營發展起來的。在中國人心中,這個日本九州島的區域拉面品牌現已發展成為日本拉面的代名詞。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