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多云”的季節。
4月23日,用友高調發布“用友企業云平臺”,實施“新長城計劃”,新品牌標識“yonyou” 同時啟用,互聯網化的用友第三次轉型升級由此開始。兩天后的4月25日,浪潮集團在京發布“企業云”發展路線圖,同時推出兩款企業云產品:CSP云服務支撐平臺和CEPP電子采購云平臺,為處在“等米下鍋”狀態的各類IDC和云計算中心提供了一個運營平臺和管理工具,為他們的商業模式創新和日常維護管理提供了有力抓手。此外,金蝶也在4月舉行了關于云計算方面的發布會,試圖利用其“桌面平臺”掀起一場云服務變革。
這三家國內管理軟件產業的領軍者集中亮相意味著什么?他們是否真的準備好進入一個新時代了?他們的主戰場在哪里?
技術全面才能占得先機
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認為,從全球范圍看云計算的服務模式和標準尚未建立,大家都處在探索階段。因此為中國的IT及軟件產業發展和在全球范圍內趕超先進水平帶來了難得的機遇。浪潮集團是為數不多的在軟件、硬件、服務器等方面全面抗衡國際廠商的自主品牌廠商。云服務模式既是全球化、城市化、工業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的必然要求,也在考驗IT服務廠商綜合的、集成的能力,無論是源自軟件還是硬件,只要想在云計算市場上占得一席之地,就必然要補足自己的短板,做到全面均衡的發展。
從云計算技術涵蓋的主要方面來看,無論原來是否有基礎架構(IaaS)、合作協同(PaaS)和軟件應用(SaaS)這三個層面的投入,現在必須審時度勢地分析自身優勢,或自我研發,或結盟伙伴,才能在企業和政府、開發區等多個云計算應用的熱門市場找到自己的商業機會。這就是為什么幾乎所有有理想、有抱負的本土IT廠商都迫不及待地宣稱自己的云戰略,即使在上述幾個方面未必完全準備好,也不想輸掉這場吸引眼球的輿論戰。不過從產品發布的狀況來看,這一輪的先聲奪人至少比2010年來得務實,讓公眾和企業看到了他們在云計算方面的投入成果。
基于云計算將促使整個行業向“軟件+服務”戰略轉型的判斷,用友公司給自己提出的目標就是要從“管理軟件提供商”向“軟件+云服務提供商”轉變。低調務實,不擅炒作的浪潮集團此番發力不同以往,目標直指云計算時代的制高點,涵蓋從云基礎核心裝備、云操作系統到應用的“云計算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直接“點中”企業和政府希望借助一家有實力的大型IT廠商統攬全局的迫切需求。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