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目前這種標榜“香港金銀貿易場”的炒金公司基本都能提供100倍甚至以上的杠桿比例,而目前國內普遍只能提供5倍杠桿,即使被禁的天通金也僅可提供12.5倍。一家標榜為香港金銀貿易場第84號行號的金榮中國金融業有限公司(簡稱“金榮中國”)客服人員向記者介紹,除了100倍杠桿,金榮中國還支持T+0雙向交易,僅收取點差,不收其他手續費,但提到資金安全問題,該公司同樣以“香港一定安全”的說法游說記者。
記者注意到,目前這些黃金公司都不存放在第三方機構,而是直接打款到黃金公司,黃金公司確認收款后才能在自身賬戶中確認,并進行操作,也就是說,資金已經從投資者名下轉進黃金公司處。事實上,目前在網絡上,只要搜索“黃金”“投資”兩個關鍵詞,就可以搜索出包括鑫圣金業、恒信黃金投資等多家黃金公司的官方網站,細看不難發現,這些黃金公司并非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會員單位,而是無一例外地打著“香港金銀貿易場”的旗號,在官方網站的公司簡介處也不乏香港金銀貿易場行員證書的展示,受“香港”二字的吸引,一些投資者難免掉以輕心,但事實上,這些公司的運營模式與中天不無相似,投資者一旦涉足,面臨的是巨大的風險。
作為炒金熱度的晴雨表,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會籍轉讓費從2009年以前的五六百萬港元暴漲到今年的九百多萬港元。
不在內地設立機構
事實上,目前這些黃金公司都不在內地設立辦事處,一旦在投資的過程中發生問題,投資者也難以尋找庇護,“我們是香港公司,在內地并沒有設分公司、辦事處,但每天在我們這里交易的資金量很多,所以在資金方面你不用擔心。”上述客服人員在游說記者開戶時這么說到,“你現在給我們打的電話也是打到香港的。”
目前一些黃金投資公司雖然做著內地投資者的“生意”,但卻沒有在內地開設任何辦事處,客服中心也設在香港,甚至是香港人,而為了方便內地投資客咨詢,這些公司還開通了400的免費熱線,讓這群內地投資客直接撥打免費熱線咨詢投資事宜。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這種不在內地設公司的方式讓這些炒金公司規避了內地法律法規所帶來的風險,“只是設立一個網站招徠投資者,為內地警方執法設置了障礙,無法執辦。”也是因此,這些香港炒金公司才會經歷了國務院38號文后依然“屹立不倒”。
事實上,目前這類標榜香港金銀貿易場行員的黃金公司分為三類,其中一類屬正規的行員,包括入金賬戶也是規定的公司入金賬戶,這類公司的運作涉及資金出入境的合法問題,由于目前內地投資者在國境內將資金轉到香港做交易目前仍屬于外匯管制的項目,因此,個人若要把資金傳到境外,必須繞過外匯政策管理,通過一些“灰色”途徑將款項轉出。
貿易場轉會費成炒金熱度晴雨表
除了上述一類公司外,還有的行員會采取代理制的方式,即通過加盟或委托的方式發展內地業務,近日連續曝出中天黃金、恒信貴金屬等案件就屬于這種模式,因香港和內地實行的是不同的法律體系,一旦代理機構違法或違規操作,造成侵占客戶資金,內地投資者進行追溯的難度非常大,付出昂貴的時間、經濟成本。
第三類就屬于黑公司,以非法地自行虛擬設立炒金平臺誘騙投資者與電腦進行對賭,這些炒金公司部分會打著“香港金銀貿易場”的旗號,但頁面、入金賬戶,交易平臺都不屬于該公司,但普通投資者從難以分辨,只有在后臺才可得悉內情。而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提供給投資者的信息也十分有限,據了解,在投資者交易后,查詢是否每筆交易在貿易場真實成交需要先從會員代理機構拿到“合約交易編碼”,然后每筆付費進行查詢。查單費用、不直觀的手續和界面使得很多投資者難以堅持逐筆查單,對代理機構行為的監督和約束就更為弱化。
但事實上,這些香港公司其實都設立不久,而其設立的時間正是國內黃金投資蓬勃發展的時期,記者通過香港金銀貿易場的官方網站查詢發現,如金榮中國是在2010年9月才成立,恒信貴金屬有限公司在2010年3月成立,金道貴金屬有限公司在2009年4月成立、鑫圣金業2010年4月成立……不難發現,這些黃金公司都是設立不久,它們當中的主要業務可能針對內地投資者。
據了解,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現有會員171家,而會籍章程限制會員數量不超過192家,由于限制會員數量,要想成為金銀業貿易場的會員,主要通過會籍轉讓的方式獲得。近年隨著黃金投資需求不斷的增長,內地希望獲得代理資格的企業紛至沓來,“轉會費”被炒高,2009年以前只需要500萬-600萬港元的轉會費,今年以來已暴漲到了900多萬港元。更為有趣的是,在2010到2011年間,由于內地促進黃金交易的發展,轉會費一度跌至300萬港元,轉會費已是內地地下炒金熱度的晴雨表。
業內說法
10倍杠桿比例可杜絕地下黃金公司
事實上,對于成熟的黃金投資者來說,地下黃金公司并不難辨,但卻依然很多投資客十足,歸咎其因,還是因為賭博心理。“這些公司的主要客戶都不是大客戶,而是資金量在1萬-15萬元之間的小客戶,這類客戶本來就有賭一把的心理。”廣東省黃金公司田鵬飛表示。“即便輸了,因為資金量不大,他們一般都不會吭聲。”
而隨著近日關于中國欲啟動銀行間貴金屬交易的消息傳出,中國為銀行間貴金屬交易引入造市商機制也成為關注焦點,“這些消息為內地普通投資者未來投資黃金提供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事實上,只要內地能夠支持10倍的杠桿比例,相信很多地下炒金公司都會迅即倒閉。”田鵬飛認為。
銀行、期貨公司才屬正規投資平臺
根據國務院38號文的明確規定,目前除上海黃金交易所(簡稱“金交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外,任何地方、機構或個人均不得設立黃金交易所(交易中心),也不得在其他交易場所(交易中心)、內設立黃金交易平臺,也就是說,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若需要通過電子交易平臺正規投資黃金,只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在銀行開戶進行,二是通過在期貨公司開戶從事黃金期貨投資。此外,對于其他提供黃金投資的機構,投資者都需要警覺。
“目前由于金交所已經規定綜合類會員單位不能為普通投資者提供炒金服務,因此目前只有金交所的金融類會員單位才能面對投資者,所以綜合類會員單位目前多與銀行達成協議,為投資者提供咨詢服務。所以投資者需要投資,在銀行開戶是最為安全的。”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說道。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