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規模的臨界線
此消彼長中,實體門店與電商成本率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程度,蘇寧和國美方面認為,他們和京東的整體成本都在13%左右。由于實體門店超過900億元的采購規模,在采購尤其是大小家電產品采購的價格上,他們依然比京東有3%-5%的優勢。
但是,留給國美、蘇寧狙擊京東的時間已經不多。一旦京東的線上規模超過千億元,而且完成前期占比最高的物流投入,其成本優勢就將顯現出來,將比實體店低約5%,這也是京東大躍進式推進規模增長的重要原因。按照劉強東的說法,今年年底京東不含稅的收入就要達到470億元,而2014年要超過千億元。
而且京東未來降低成本的空間也很大,一位電商行業專家就告訴本報記者,“京東要做到的就是兩年內達到千億元的規模,這樣無論是采購成本,還是每萬元的物流、人力成本都會大大降低,只有迅速做大規模,京東才具備真正挑戰國美、蘇寧傳統模式的實力!
但京東要想繼續做大規模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不僅是國美、蘇寧、天貓等競爭對手的圍追堵截,還有一旦國美、蘇寧下定決心全面轉型電商,隨著其在電商的后臺、物流和購物體驗中的改善,京東現有的優勢將不再明顯。
目前京東的庫存周轉天數只有36天,遠低于蘇寧的54天。有專家指出,隨著京東SKU數量增加和送貨范圍擴展到全國,京東要繼續維持這樣的優勢很難。加上其資金緊張,開始對供應商采取賬期結算,平均賬期為36天,而蘇寧平均為34天,此前支持京東的供應商也開始不滿。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也意識到我們在部分核心城市的送貨速度,以及購物體驗等方面與競爭對手有差距,我們正在彌補這些短板! 金明表示:“今年我們對網站的升級就講日流量從千萬上升到三千萬,店面高峰期無法登錄的情況已經大大減少!
盡管如此,華泰證券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京東掀起的價格戰為國內傳統零售企業敲響了警鐘,將推動傳統零售行業盈利模式的變革,傳統的類金融模式空間已經越來越小,發展更低成本的線上渠道將是更多實體零售不可避免的選擇。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