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號稱“史上最混亂、最大規模的家電價格戰”在發動者京東商城CEO劉強東主動刪除挑戰微博、京東商城悄然退出后,如今狼煙已熄,但由此引發的行業反思以及相關法律問題的討論卻仍在繼續。雖然價格戰在我國家電行業發展史上并不鮮見,而且當初家電賣場正是通過價格戰干掉了百貨商場而坐上了零售大佬的寶座,掌控了家電市場的話語權,但是目前家電業正深陷寒冬煎熬,在此情況下,肩負著行業復興厚望的新興電商發起價格戰,讓本就步履蹣跚的家電業更加不堪重負。而在此番價格戰中電商表現出來的諸多不良行為,更是給家電業浴火重生帶來了不利影響。綜觀參戰各方,無論是主動參戰的電商、連鎖賣場,還是被無辜牽涉到的廠家、消費者甚至于媒體,無不深受傷害。與此同時,這場價格戰又引出了一個法律難題:企業負責人在微博上的承諾算不算廣告?當事實證明承諾無法兌現時,算不算虛假廣告?本期,我們就對價格戰之后的這些行業及法律問題進行深入的反思和追問。
電商
雖然賺足了眼球但信譽盡失
此次由電商掀起的降價大戰為其賺足了眼球,也賺足了流量。關于“戰爭”的微博吸引了超過6000萬人的關注,可謂空前。同時電商網站的流量也激增,據網易的數據顯示:京東商城穩坐流量第一位,蘇寧易購的流量漲幅也達到了驚人的706%,國美網上商城流量的漲幅同樣不小,為463%。
不可否認,在當前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電商們通過微博掀起價格大戰省掉了巨額的廣告投入,達到了低成本營銷的效果。但是當價格戰變成促銷噱頭,一批批期盼買到便宜產品的消費者失望而歸后,電商的信譽也遭受到了空前的損害,這對剛剛興起還不健全的電商渠道來說,無疑是短視的自戕行為。
就在電商大戰爆發不久,第三方比價機構一淘網就舉行座談會,通過其統計數據向全國消費者“還原價格戰真相”:“京東所有家電價格均比蘇寧線上線下便宜”、“蘇寧所有產品價格必然低于京東”、“國美網上商城全線商品價格將比京東低5%”等各種“宣戰詞”均未能完全兌現,8月15日當天真正降價的商品僅有5%左右。
而先漲后降似乎也成了行業默認的行規。一淘統計發現,在8·15價格戰開始前一天晚上,部分商家悄悄提高了商品價格,其中京東商城、庫巴網、蘇寧易購、國美網上商城、當當、易訊等均有不同比例的商品漲價。“商家一開始就把價格戰限定在了大家電領域,其實這是一個目前網購并不太熱門的領域。”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商品降價的金額平均不超過10%,降價幅度遠遠沒有像商家自己喊的“你敢1元,我就敢0元”那樣吸引人。另外,網友還發現,想要真正搶到一個特價商品并不容易,在一上午4個小時里,不少商品都出現超過5次左右的調價。
據統計,在價格對比中,蘇寧易購、京東商城、國美網上商城分列降價榜的前三位,其中蘇寧易購的降價幅度為4.4%,京東商城為2.8%。許多網友表示,8月15日當天,在蘇寧易購和京東商城花2小時注冊下單,結果被通知沒貨。實時查看“比價擂臺排行榜”發現,在許多標榜最低價的商品中,超過半數都處于無貨狀態。15日當天,京東商城的缺貨率高達29.63%,國美網上商城為2.76%,蘇寧易購為11.12%。
8月15日上午,那些準備血拼一場的網友發現,京東商城確實有為數不多的幾款電器打出了超低價,比如一款32英寸LED電視的秒殺價是999元,只有平時價格的一半。但這些打出秒殺價的商品真是以秒的速度被“殺戮”——馬上就沒貨了。眾多網購“殺手”趕到現場,發現“謀殺目標”早就無影無蹤,感到自己受騙上當了,憤怒之下,借助商品評論留下一片罵聲。
除了缺貨和偷偷漲價之外,電商們都聰明地錯開參戰商品,你有我無,可比價商品很少。而僅有的幾種同類商品,他們也都像密謀好的一樣同物同價。至此,大家才發現被電商忽悠了,為其流量做出了毫無回報的貢獻……
業內專家指出,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價格戰都是當今商家樂于玩弄的虛幻游戲。過去玩這種游戲還要付出一定的廣告費,現在有了微博,商家只要在自己的微博上發布消息,就能達到廣告目的,連廣告費都可以省略了。如此看來,電商們贏了一場無本之利的戰爭,取得了成功。
但是電商們真的勝利了嗎?非也!在賺足了眼球之后,電商們卻失去了商家最為寶貴的信譽。電商們通過一次成功的價格游戲秒殺了自己的信譽,這樣的勝利其實是一種失敗。在如今競爭慘烈的家電市場,誠信是市場競爭的根本,舍棄誠信而去追逐圍觀效果,無疑是舍本逐末,最終收獲的只能是失敗。有網友留言為證:“比或不比,漲漲跌跌就在那里,搶或不搶,缺貨早就在那里。”看來,要想讓感覺被忽悠、被玩弄的網友再相信誠信缺失的電商,將是難上加難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