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觀望,再過江
面對朝鮮向世界釋放出的一連串信號,作為研究朝鮮半島問題的專家,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張璉瑰仍持謹慎態度:“根據現在的零碎報道,我們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有的媒體宣傳朝鮮要學中國改革開放,這個結論是否早了一點?”
朝鮮新一代領導人金正恩執政后,尤其是近半年來,朝鮮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均流露出少見的積極態度,人們對這位年輕的領導人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期待,媒體中關于朝鮮要走改革開放之路的聲音也不斷出現。
但在張璉瑰看來,朝鮮目前仍堅持走先軍政治的道路,在其官方發布正式聲明之前,外界很難輕易判斷,“因為我們目前看到的信息呈現碎片化,這個很有可能和朝鮮的改革開放、政策調整沒有太大的關系,它賺到的外匯也有可能不會去發展經濟。”
朝鮮在發展經濟方面會有什么新動作?它的投資潛力何在?它真的適合中國商人們進行投資嗎?
“產業研修”的朝鮮策略
6月底,一條關于朝鮮將向中國輸出12萬名勞工的消息引起了外界的注意。這條原載于《朝鮮日報》的報道稱將有大批朝鮮的產業工人以“產業研修生”的身份被派往中國。
此消息至今仍未得到中國有關部門的證實,卻再次將人們的目光引向朝鮮。
以朝鮮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我們很容易發現,金正恩執政以來,朝鮮的對外交流活動似乎格外頻繁。
7月20日,在韓聯社發出的消息中稱,朝鮮向中國華西村派遣人員,考察具有代表性的中國農村改革地區。而早在6個月前,就有7名從事服務業的朝鮮20多歲女性被派往華西村學習酒店實務。(據“參考消息網”,2012年7月21日)。這些能拿到月薪5000元左右的朝鮮女服務員,能夠給國家帶回去的,不僅是每年可觀的外匯收入,也許還有朝鮮急需的管理和發展經驗。
“從朝鮮派人到華西村學習這種做法來看,他們有發展自己經濟的需求。而且朝鮮這一段時間確實比以往活躍,表現在他們積極地參與國際社會。”樸光姬供職于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她所在的經濟研究室,長期對亞洲地區的經濟發展保持關注。
在樸看來,朝鮮派人到中國學習,也有一定的現實背景,因為最好的選擇還是中國。
盡管朝鮮方面發展經濟的態度很積極,但對于躍躍欲試的中國商人來說,這個亞洲鄰國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牽動他們敏感的神經。
再建一座鴨綠江大橋
除了輸出勞務人員,中朝之間的各種貿易始終在低調進行。
相較于早先的礦產資源開發合作,中朝雙方的經貿活動在近些年有了更為豐富的表現方式。在丹東華商海外投資有限公司專門提供朝鮮投資信息的網站上,朝鮮招商引資的項目庫被詳細地劃分歸類。
在服務業的項目庫里,最新的頁面里不乏平壤市內出租車投資、平壤涉外賓館合作等公共設施類項目。以出租車投資項目為例,它的簡介欄里表明:“近年來,朝鮮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擴大,外國投資者和辦事機構大量涌入平壤。平壤公交部門急切希望中國投資平壤出租車行業”,而中方投資者“只需投入車輛即可”。同時,“朝鮮歡迎中國企業在朝鮮興辦相關產業”。
在樸光姬看來,朝鮮如此積極地在中國招商引資是有著多方面原因的:二戰后,朝鮮的基礎設施,包括制造業設備等,大多來自當時的蘇聯。經過長期的使用,已到了更新換代的時候,但目前的朝鮮卻沒有能力投入,尤其在能源電力方面,這個隨時都在面臨電力短缺的國家很難獨自進行大規模的項目建設。
同時樸還提到,目前中朝之間的合作方式也在發生著轉變,與以往支援、協助解決朝鮮經濟問題的做法不同,當前階段的中朝貿易更多是按市場規律運作,中國方面會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不再像之前是單純援助。
眾所周知,中方是朝鮮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對象。2011年,朝鮮的對外貿易(不包括韓朝貿易)中與中國的貿易比例高達89.1%。
石源華是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在他看來,“對于中國企業到朝鮮投資,中國在較長的時間里,表現都算不上主動。”
2010年10月,溫家寶總理訪問朝鮮之后,“北面就有圖們江的‘借港出海’,南邊就有黃金坪的開發。”石源華說,“根據中國外交部的說法,現在各個項目都在推進當中,同時中國還在幫助朝鮮建造中朝鴨綠江界河公路大橋,有一系列的舉措。所以在這個方面,中國的政策還是在積極地推動。”
去朝鮮做生意?
在同濟大學亞太研究中心教授崔志鷹看來,中國目前是鼓勵商人到朝鮮投資的,但這個貿易不是政府間的,更多的是民間企業之間的貿易。
而按照市場經濟原則運作下的中朝貿易,參與者就得承擔投資的風險。
在樸光姬看來,朝鮮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多年來經濟困難,市場購買力有限而且支付能力也有限,這也會給貨款回收造成困難。另外,在朝鮮的經濟體制下,政府對市場經濟缺乏了解,就容易出現因思維方式和經貿習慣守舊而造成的溝通困難。
而朝鮮目前的法律體系也很難給投資者帶來令人安心的保障。崔志鷹在接受采訪時提到:“朝鮮在發展經濟方面仍在摸索中,相關的政治法律體系還不完善,企業要去投資,卻沒有好的法律環境,自身的權益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時它的政策變動性也非常大,企業也容易因此而蒙受損失。”
另外,石源華也提到,朝鮮目前充滿不穩定性,“他的對外政策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
崔志鷹認為,朝鮮的投資潛力就在于它的經濟現狀:“相對不發達的地方都會有較大的市場存在,假如朝鮮真正開放,大家肯定都會過去,因為它的市場還是很誘人的。”
盡管存在著種種商業風險,但這個尚未被大規模開發的地方在很多人看來,也存在著巨大的機遇。
朝鮮礦產資源豐富,發展經濟的先天條件較好。“但它的經濟目前是屬于結構性短缺,很多方面需要外部力量進行投入,而中國具有緩解朝鮮這種結構性短缺的優勢條件,雙方便能夠進行補充性交換。”樸光姬在接受采訪時這樣分析。
隨著中朝貿易的結構調整,加上朝鮮目前在經濟和對外交流方面的活躍跡象,雙邊合作的良好發展有可能成為中朝長期合作的基礎。
此外,樸光姬就到朝鮮投資的前景方面,給中國商人們提出了她的建議:
朝鮮目前面臨的較大問題是糧食供給問題,朝鮮政府也不斷提出發展農業以滿足國民需求的計劃,中國在與之進行貿易時,可以加強在農業方面的合作。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