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人類對抗疾病的手段不斷增加,各種流行性疾病的攻克和人口整體壽命的延長,催生出了一個新名詞:人口老齡化。美國大選雙方火藥味漸濃,但有一個問題至今尚未被任何一方候選人提及,那就是二戰后美國嬰兒潮的退休潮。在筆者看來,下一屆美國總統所面對的經濟和財政困局,將是二戰以來美國面臨的最大社會難題,甚至將對全球格局產生重大影響,而美元也將因此長期受壓、持續貶值。
先回顧一段美國歷史。“嬰兒潮”是指二戰結束后、1946年初至1964年底這19年間出生的7800萬人口,大約占美國當時總人口的40%。二戰后,西方國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保障和福利體系,福利教育、豐厚的養老金和完善的醫療保障使他們成為世界的寵兒。這代人也為人類文明作出重大貢獻,從流行文化到個人電腦、互聯網乃至智能手機,背后都有他們的推手。杰出人物如蓋茨、喬布斯等,也為美國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的大繁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應地,成長在經濟大繁榮時期的嬰兒潮一代所積累的財富也極其可觀。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末,“嬰兒潮一代”掌握了13萬億美元投資性資產、50%的可支配收入,財富總額約40萬億美元,占美國家庭總財富的70%左右。持續的經濟繁榮使這代人的理財方式也和以往不同。人們熱衷于投資股票和房地產,習慣于提前消費。美國的個人儲蓄率最低曾下降到每年0~1%的水平。強大的消費力、過低的儲蓄率和以投資為主的理財觀,成為嬰兒潮一代的標志,也造就了美國股市和地產業長達十幾年的輝煌。
然而歲月推移,2011年開始嬰兒潮一代步入退休年齡。通常如果一個適齡者認為他手頭各類資產的價值未來能保值或升值,他更傾向于選擇退休。儲蓄和投資最大的區別在于后者多了一道“變現”過程——投資的各類資產必須變現才能滿足養老需求。極低的儲蓄率使他們未來不得不拋售持有的各類資產,但高度集中的資產變現所帶來的后果就是市場在短期內根本無力接盤,會導致資產價格長期的持續下跌。
同時美國財政也將面臨巨大壓力。經濟復蘇緩慢,就業人口不升反降,納稅人口隨之減少,將造成美國社保資金缺口擴大,社會養老保障體系面臨嚴峻挑戰。僅僅對現有的社保體系進行改革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唯有增加稅收、發行國債或降低福利來彌補缺口,但這些手段反而會助長資產價格的長期下跌。
如果當年克林頓時期的財政盈余能夠持續、沒有反恐戰爭消耗過多資源,或許美國還有充裕的轉圜余地。但2008年爆發的次貸危機的沉重一擊,讓嬰兒潮一代在資產價格上損失慘重。盡管短期內美元會隨著經濟危機的暫時緩解出現反彈,但隨著資產價格下跌和消費力下降,美元將步入漫漫貶值路。
雖然美元長期貶值可以增強美國商品與服務的競爭力,但同時也削弱了美元的購買力,降低實際收入和生活水準,加上人口老齡化,會導致美國財政收入下降,其引發的后果嚴重。隨著教育、科技、軍事開支的削減,長遠看,美國在各領域的領先優勢將逐步收窄。尤其是軍事開支的削減,將直接導致美國在全球控制能力的下降,如今美國在其國際戰略版圖上也有了明顯的戰略收縮跡象,由此引發的全球格局巨大變化甚至將影響整個二十一世紀的進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