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的核心競爭力,是品牌、客戶和產品。拉卡拉的線下布局也算。
郭成杰,混跡互聯網的EE男
看了下上邊的回答,大家對移動支付的定義還沒有統一奧,移動互聯網背景的人更希望看到是手機端的支付功能,而運營商背景的人,更希望看到基于近場通信的小額支付。
手機端的支付,在國外貌似融入了強大的信用卡體系,像蘋果商店,注冊先要求預授權個1美元,這樣就既不收費,又驗證了信用卡的信息,但是在國內,信用卡的網上支付貌似很少,除了酒店,機票這種有實體服務,又有實名保障的,我還沒享受過其他行業的預授權服務,網上使用也僅限于攜程訂票。如果脫離了這種銀行的支付體系,我有很難想象在手機上你要完成像在電腦上一樣的較為復雜的操作(我要同時對付第三方支付網站和網銀)。我不知道中國銀聯在手機支付方面有沒有布局,如果做了,其實可以極大的活躍移動互聯網市場,為更多的開發者造福。
基于近場通信的小額支付,其實是大的第三方支付以及運營商(中移動、電信等)可以大展身手的,因為投入大,而且重在支付和結算,銀行沒有精力去做,而這方面正是第三方支付以及運營商的擅長之處,而且支付設備的提供商,有一種近似壟斷的優勢,相信對第三方支付和運營上頗有誘惑力。我的感覺,其實支付芯片不一定在手機里,大部分人的需求,其實就像香港的八達通,便利店買東西,坐出租車,坐地鐵,如果有對較大額度的支付要求,可以使用智能的支付端,輸入密碼~
陳建偉,中國電信支付公司產品總監,移動支付
前景?移動支付真正在中國被小規模應用也就2年不到,再對比看看當前的媒體關注度、國內外同行的興奮程度,就知道前景了。
挑戰:觀念要轉型。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是一樣的么?真正的移動支付目前很多都還小荷只露尖尖角(比如近期熱門的square),千萬別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從我個人感受來說,當前的運營商、銀行、商戶都已經放開足夠多的口子了,粉絲們也已經積攢了很多熱情,就看大伙的行動力度了。
核心競爭力:初期有兩個:粉絲數,和至少一家合作銀行!中期有兩個:從粉絲到被帶動的客戶數,和從好奇到主動參與的商戶數!中長期來看:更多的客戶、更多的商戶、更多的銀行,以及基礎的賬戶或清結算能力
xLight,SimpleAmazing 澳客彩票網做技術工作
目前看來,移動支付還被銀聯牢牢的抓在手里,暫時沒有看到開放給第三方的可能性
公頁揚,支付寶無線事業部技術管理人
我把移動支付先縮小為手機上面應用的收費范疇。現在手機上面應用開發者越來越多了,但是能夠收到錢的人太少,一方面取決于用戶的付費習慣,另一方面也確實是市場上面沒有可選擇的支付工具,傳統的運營商代收費隨著掃黃的整頓這兩年的門檻提高了不少,而且cp能夠收到的占比實在太少,都被運營商搶占了,這個是背景。從現在iphone,android Cye等smart phone的火熱發展,甚至iphone漸漸成為街機了,就可以知道前景如何了。我絕對看好這個前景。
譚璐,通聯支付電子商務部
有機會,但是比較難做,這塊參與的玩家有,用戶,銀行,銀聯系,運營商,手機廠商,第三方支付,不過說到底最后還是銀聯系和移動系的較量,第三方支付,包括支付寶坐起來都很吃力,更別說別家了,運營商控制信息流,銀聯控制金流,移動入住浦發也是這個算盤,不過兩家融合比較難,特別是中移動想定標準自己玩,熟不知以后移動不只手機端,最可能的結果是銀聯系和移動妥協,然后國家出面定個標準,偏銀聯的路子,移動也分一杯羹,大家都別玩了,塵埃落定。
子路(胡鍇),電子商務,賺錢不容易!
商業玩大了,一定要介入金融,看看劉永好投的民生銀行和華夏銀行的股東就明白了。商業的極致就是捆綁金融,綁架政府。(貌似反動了點)
王濤,關注電商與各種垂直領域應用。
用戶什么情境下需要無線支付?這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問題。
1、短時間無法接上有線網絡,旅游中;
2、支付額度很小,安全性要求沒那么高。
再考慮,如何找到支付的對象?
1、看到實物;
2、手機二維碼,非接觸芯片等技術。
最后,支付后的訂單處理...客服流程...
而這整套流程都要比現有的方式更具吸引力,否則用戶為什么要改變習慣呢?
拋磚引玉....
哲同,軟件工程師
這個問題很大,似乎要講到了整個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了。
但如果細化到每一個第三方支付公司來說,面臨的問題無非是交易安全、應用場景以及客戶服務3個方面。交易安全和客戶服務我覺得大公司有他天然的優勢,你很難在這兩方面去超越類似paypal、支付寶這樣的大公司。對于大公司來說,這確實就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對于小公司呢,個人認為就只有在應用場景方面下功夫了。因為無論你的公司有多大,要想完全覆蓋每一個場景,并且做到極致,基本是不可能的。這就是小公司可以形成核心競爭力的機會。小公司一定不要求大求全,將一個可發展的業務做到極致,先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有機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