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元喜歡坐在北京民邸十號的辦公室內臨窗的位置眺望窗外,除了車水馬龍,最顯眼的是對面粉著黃色的牛頓辦公區。但劉慶元的腦子里并沒想蘋果砸在誰的頭上的問題,或者說他并不知道牛頓是個人名和一個蘋果的故事。
因為他是個只讀一年書的“煤老板”,值得玩味的是,他現在搖身一變成了一家文化傳媒公司的法人。
劉慶元自身也不適應這種變化,公司開會的時候他總是沉默不語,耐心地聽每個人說話。
賣面條賺錢開煤礦
第一代煤老板在上世紀80年代初基本都是日子過不下去的破落戶,搞煤礦是逼上梁山,后來就成了百億老板,骨子里覺得自己還是個農民。這代開山派有骨頭,能吃苦;沒知識,愛文化……收徒愛家,熱心教育。作家老五在他的《煤老板自述三十年》中這樣評價。
有關劉慶元,有個很幽默的故事。劉總是和生意上的朋友出去吃飯。每次吃飯他總讓別人點菜,自己買單就行。時間長了,大家反倒不好意思起來,在一次聚會時達成共識,讓劉點菜。推辭不過的劉拿著菜譜對服務員說把這一排菜都點上。上菜時才發現,全是涼菜。后來大家明白,劉慶元是個老板,也是個文盲。
劉慶元1954年出生在山西省運城市的一個小山村。因家庭貧困,他一年級沒讀完就輟學。20歲左右時他還是村里的無業青年,和他戀愛的姑娘因家人反對和他在一起而遠嫁他鄉。25歲那年,他和鄰村的姑娘結婚了。婚后的劉慶元常常到山上的煤礦打零工維持生計。再后來他老婆在山腳下的路邊開一家面食店,顧客基本都是從山上往下拉煤的司機。后來劉慶元也開始倒煤了,靠的就是他老婆一碗一碗賣的面條攢起來的錢。
有資本以后,劉慶元就有了自己第一個煤礦,到2000年時他又跟人在新疆開了個煤礦。就這樣劉慶元走到了2006年。這一年,國務院確定“爭取用三年左右的時間解決小煤礦問題”的工作目標。山西煤礦的風頭開始變緊,聽到風聲的劉慶元決定先人一步,在2007年初先將在新疆的煤礦轉手,同年底他在山西的煤礦也接受政府整合。劉慶元徹底告別了成就他的煤礦。舉家遷到了北京。
很長一段時間,劉慶元都無所適從。2008年,他經人介紹在河北買了塊地,準備做房地產開發,但因為房地產不同于煤礦出一車煤賺多少錢那么簡單,于是轉手給了別人。第一次轉型就這樣失敗了。
后來,他在一從事多年記者工作的同鄉的介紹下,投資做了文化傳媒公司。進入到他更不熟悉的文化產業。“文盲”劉慶元把公司交給他的表弟來運營,做起了幕后老板。
“我是快到60歲的人了,也不太去想賺錢的事情。我的4個孩子也不愿讓別人知道他們的爸爸是個煤老板。開現在這個文化公司孩子們也很支持。”少言的劉慶元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大兒子已經參與到公司運營中。
政策引導十分重要
劉慶元可謂是山西煤老板轉型的一個樣本。
2012年8月20日,首屆世界晉商大會在山西太原召開。媒體意外發現,昔日的煤老板不少已轉身成為新晉商。煤老板們已活躍在節能環保、房地產、農業、文化、金融等多領域,并不斷熱衷于社會公益事業,成為現代化的企業家正成為昔日煤老板的新追求。
擁有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山西當代儒學研究會副會長、汾陽市孔子研究會會長的孔慶祥,曾經也是煤老板—山西汾陽安興煤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孔祥生是汾陽的名人,42歲后孔祥生下海經商,很快成為汾陽、介休一帶有名的“配煤大王”,接著投資200多萬買下位于汾陽市三泉鎮平陸村的煤礦建起了安興煤業有限公司。
2010年底,呂梁市原有的355座煤礦在山西“煤改”大潮中有245名“煤老板”從煤炭行業隱退,成為幕后股東,或干脆從煤炭產業退出。孔祥生拿到了煤炭資源整合后的補償資金選擇了從煤炭產業徹底退出。
摘掉“煤老板”帽子的孔祥生,擔子輕松很多,“現在脫離了‘煤老板’這個身份,能好好做事,做有益于社會的事情是我最大的收獲。”
孔祥生后來又與汾陽24家被兼并的煤企聯合組成“汾陽市煤炭企業轉型發展聯合協會”,重新創業。2008年7月11日,由他投資近億元的汾州府文廟重建工程動工。隨著汾州府學的重建,又創建了孔子研究會。
“為引導退出煤炭領域的民營企業家重新投身于汾陽的建設,汾陽市政府早在2010年制訂了《關于促進全市工業經濟轉型發展的意見》,計劃中的“一企一事一業”涉及教育、文化、旅游、食品加工等諸多產業共37個項目,總投資高達60多億元。”汾陽市政府一官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煤老板的轉型之路并非都是一帆風順的。有繼續從事煤炭產業的煤老板再次遭遇政策尷尬的;有在投資農業項目失敗的;有巨額資金投入旅游、文化或者房地產業未見回報的情況都有。煤老板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質,以及管理、技術和資金鏈條拉長等原因,重新創業遇到很多困難。”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這時有政府政策的及時引導十分重要。很多煤老板轉型成功都離不開與政府的合作。”
對煤老板轉型,山西信友集團董事長劉芳亮在首屆世界晉商大會上也表示,政府需在政策上及時加強支持引導……把他們當做建設山西的重要力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