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希臘、葡萄牙、西班牙一直問題不斷,而德國卻始終被認為是安全的港灣,德國的國債價格因而不斷攀升,居高不下,沒有人認為德國聯邦債券會出現問題。中國的部分學者和金融界人士為此也都曾建議我國政府應在危機大環境下,投資風險較低的德國國債。
但是這是危險的。
我們認為,德國國債市場已經形成了泡沫,它對其鄰國的危機不再具有免疫能力,在未來也有可能難以實現其支付能力。只有在一種情形下,德國的國債價格會繼續上升,那就是德國退出歐元區。
我們的理由很簡單,信用違約互換的息差反映了聯邦債券存在違約風險。作為債券風險指數,信用違約互換(信用違約保險產品)的價格體現了德國國債實際蘊含的風險。通過使用信用違約互換,債券的購買者可以為未來有可能發生的支付違約購買一筆保險。自今年三月份以來,德國國債的違約保險成本已經翻了一倍。當前,如果為一筆五年期、價值為100萬歐元的國債購買違約保險,其保費大約為11200歐元,而在年初,保費僅為這個數字的一半。五年期信用違約互換的息差為47個基點,它表明,在這五年期間,德國國債發生違約的概率為4%。而十年期德國國債信用違約互換的息差達到93個基點,其對應的違約概率為16%。
在整個主權債務危機中,德國所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德國目前承擔歐洲央行購買國債計劃的四分之一,達570億歐元;在極端情況下,為永久性的歐洲穩定機制(ESM)承擔的責任為1900億歐元;為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承擔2530億歐元的擔保。此外,德國還是希臘援助貸款最大的出資方。如果一旦希臘違約,乃至希臘退出歐元區,那么德國將會受到嚴重打擊。有專家估計,若希臘退出歐元區,給德國帶來的直接損失將達到700億至1000億歐元。
當前,歐盟正試圖通過建立財政聯盟、銀行業聯盟來應對危機。從歐盟各國當前的財政狀況出發,如果財政聯盟真的建立起來,那么支付方將會是德國;如果是成立銀行業聯盟,支付方也還會是德國。無論采用何種形式,只要這種風險擔保聯盟成為現實,德國的主權風險特征就會發生顯著變化,由此德國再也不是一個安全的港灣。與此相關,德國國債的風險特征與風險級別同樣會發生變化。換句話說,其國債也不再是永遠安全的了。現在,很多投資者已經開始測算在未來不同的情景下德國將有可能面臨的損失。風險擔保聯盟的成立意味著,德國和其他有支付能力的國家將要為那些發生支付違約的國家承擔擔保責任并提供援助資金。
歐元區已漸漸發展成為一個共同承擔責任的機體,這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本文的觀點:德國國債的收益率會同其他歐元區國家的國債收益率漸漸接近。換句話說,德國國債的價值會發生損失。與債券價格的變化相反,它的利息會逐漸上升。這同樣也提醒了那些預期德國國債價格會繼續上升的私人投資者。
雖然德國國債在整個歐債危機的發展過程中曾經獲利——例如兩年期聯邦債券的收益率明顯低于零,但是其發展空間已經不大。很多債券投資機構,例如世界最大的債券投資公司,即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 CYE),已經減少了其投資組合中德國國債的比例。其原因就是德國國債只在很少的幾種情形下會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如果歐盟援助貸款的規模被全部投入使用,那么投資者對聯邦債券所持的態度就會發生改變。而德國作為主權國家所承擔的風險,就會完全體現在其主權債券的價格上。
盡管德國目前經濟有所增長,稅收也有所增加,但是它明年的新債務仍會增加,負債率將維持在國內生產總值的81%左右。因此,德國將繼續徘徊在《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的邊緣。另外,德國經濟在2013年會比預期的增長緩慢。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慕尼黑伊福研究所、埃森經濟研究所、哈勒經濟研究所共同發布的研究預測指出:明年在歐洲整體經濟繼續下滑、失業率上升的大趨勢下,德國的經濟增長率預計為0.8%。而且,德國的就業市場在2013年將仍無起色。在2012年,德國的失業率為6.8%,失業人口達280多萬。而到2013年,失業人口估計將突破295萬。此外,德國的結構性預算赤字使其未來仍將面臨新的債務負擔:援助相鄰的危機國家所帶來的負擔、由于失業人口增加而產生的自身額外的福利支出,外加即將面臨的人口老齡化成本等,這一切都不容忽視。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