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造英雄。時代是一個華麗的舞臺,如果沒有出色的演員,這舞臺也就沒那么的光彩;而如果沒有這舞臺,演員的發揮也就沒那么痛快。過去十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十年,我們現在耳熟能詳、頂禮膜拜的企業強者,正是在過去這十年裂變和綻放。時代放縱著他們的野心、激情和天才,而他們也果斷地抓住了這個時代的厚望。這也正是我們推出此次策劃報道《我和這個時代》的初衷。時代與企業、企業家息息相關、惺惺相惜,他們的合力,呈現出的就是一幅崛起中國的浩蕩畫卷。
無法說清楚,是姜俊賢成就了全聚德,還是全聚德成就了姜俊賢,但有一點是清晰的,在全聚德148年的歷程中,最近十年的變化比之前的百余年還要深刻。
2007年,143歲的全聚德登陸了資本市場,進入快速擴張期,連鎖模式取代了傳統的分店模式,全產業流程首次實現標準化。緊隨餐飲第一股的出現,資本開始大規模介入傳統餐飲業,品牌餐飲的體量迅速增長,自此,中國餐飲業開始告別“有品牌沒規模”的尷尬境地。
這十年中,全聚德擺脫了“中餐是否可以標準化”無休止的探討,轉而付諸行動,傳統的烤爐改為電烤爐就是標準化之路上一個重要步驟,姜俊賢以驚人的勇氣和堅毅面對全社會的質疑,他清醒地認識到,產品線標準化是規模化擴張的前提,否則,全聚德只能維持一個小富即安的短期繁榮。
事實證明,一個主動求變的全聚德,在中國服務業整體升級中,扮演了一個極其經典的角色。
談到全聚德,姜俊賢感慨道:“我在全聚德工作18年,始終感覺壓力很大。全聚德有148年歷史,是老祖宗留下的品牌,不僅國人對全聚德特別關注,黨和國家領導人也非常重視。我感覺,做好了是應該的。如果全聚德的牌子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毀了,我們就是歷史的罪人。”
餐飲第一股
開創餐飲業上市模板
11月20日,全聚德(股票代碼:002186)將迎來上市五周年紀念日。談及當年上市親歷,姜俊賢用“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來形容全聚德上市歷程的一波三折。
說起全聚德上市,要追尋到18年前。
1993年全聚德組建集團,1994年成立股份公司,是想盡快進入資本市場。當時上市政策是額度制,全聚德被排在1997年。但1997年全聚德上市工作做完后,市政府把全聚德的指標讓給了工業企業,全聚德與第一次上市擦肩而過。
2001年,上市改成審核制,全聚德重啟上市,但沒通過,主要是公司效益好,資產負債率不高。同時,在籌備上市過程中,不斷把全聚德優質資產裝入股份公司,集團母體生存能力受到質疑。因此,要進入資本市場,全聚德首先要解決母體生存能力問題。
再次申請上市失敗后,全聚德曾想到港交所上市,并為此投入了數百萬元的上市“學費”,后因全聚德與首旅集團的重組而停止。
為解決母體生存能力,2003年8月,全聚德與華天飲食集團成立聚德華天控股有限公司;2004年4月,全聚德集團與首都旅游集團、新燕莎集團實現戰略重組;2005年,組建中國全聚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聚德不再僅僅是烤鴨品牌,而是擁有豐澤園、仿膳、四川飯店等優秀老字號餐飲品牌的餐飲聯合艦隊。
至此,全聚德上市條件基本成熟。隨著2006年下半年中國股市迎來千載難逢的大牛市,全聚德在2007年元旦剛過,便啟動了第三次上市工作。“這次我們抱著勢在必得的決心。在準備給中國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的陳述報告時,我的壓力特別大。如果因為我陳述有誤導致上市再落空,跟干部職工無法交代。為了準備40分鐘的匯報陳述內容,我把自己關在阜外醫院對面一家飯店三天三夜準備材料,幾十萬字的文稿,光復印機就用壞了兩臺。”姜俊賢回憶這段經歷頗有感觸。最終,全聚德成為當天5家接受發審委審核企業中惟一一家通過審核的企業。
2007年11月20日,全聚德終于敲開了資本市場的大門,成為中國餐飲老字號上市的第一家企業。全聚德整個上市歷程,開創了我國餐飲業上市的模板,隨后一系列的餐飲企業相繼上市。
老字號標準化
締造中餐標準化模式
成功上市后,全聚德通過資本市場融資3.88億元,這期間,全聚德的品牌和知名度有了極大的提高,而接下來全聚德擴張連鎖面臨到的瓶頸就是中餐的標準化。可以說,產品的標準化是全聚德由中華老字號向國際品牌轉型的第一步。
“一開始沒有標準,我們要組織力量把這個標準搞出來,目的是讓所有的人員按照這個標準執行,告訴大家怎樣操作,而且是按照這個標準去檢查。但是,廚師行業是流動的,你把標準教給他,過一段時間,他跳槽把標準帶走了。不教標準又很難貫徹。既要貫標又要防止技術流失,這是全聚德在執行標準化當中必須處理好的兩個問題。”姜俊賢表示,在制定標準化方面,全聚德一方面是從菜品本身進行標準化,另一方面是進行技術物化。“我們從400多種菜品中提煉出40余種代表菜品,將它們標準化,成為貫標菜,再通過講課方式將這些菜品的標準貫徹到各門店。就拿烤鴨為例,它是全聚德最具代表性的菜品,在制定烤鴨標準的過程中,我們曾經用了幾千只鴨子,老師傅在前面烤,對它的溫度、時間、濕度、顏色、爐溫等數據,都按照國家標準的格式一個一個地測試,然后一個數據一個數據記錄下來,經過反復研究、對比,最后確定,形成標準化的版本。”
“技術的物化就是用設備來解決技術問題。最典型的就是我們電腦的智能烤爐,把烤鴨全部的工藝技術過程用電腦芯片來控制,而這個電腦芯片的核心技術是作為企業機密,技術檔案專人看管,不是隨便可以看到的。操作人員只要會操作電腦爐就可以了,防止核心技術流失。”
全聚德生存了148年,累計賣出的烤鴨超過1.5億只。在姜俊賢統領全聚德時期,第一次嘗試了在老字號餐飲企業中推行標準化,不僅貫標菜的配料烹飪過程實現了標準化,而且在烤鴨的原料、配方、工藝、設備等方面也基本實現了標準化,并獲得了國家專利,從而為中餐的規模化擴張提供了前提。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