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樓
從賣烤鴨到賣文化
作為一家老字號民族品牌,全聚德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也是全聚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一張王牌。全聚德上市后,集團組織專門力量,對全聚德百年歷史企業文化進行全面總結,提煉全聚德經典文化內涵,形成統一的企業理念和形象識別系統;同時編印出版了《全聚德今昔》、《全聚德的故事》等書籍。
在姜俊賢的董事長生涯中,有兩件在同行中可圈可點的文化營銷案例堪稱佳作。
2002年,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50周年之際,全聚德贊助“人藝”復排了以全聚德發展歷史為原型的《天下第一樓》話劇,社會反響熱烈。在此基礎上,2004年,全聚德集團公司與紫禁城影業公司合作拍攝了32集電視連續劇《天下第一樓》,在中央一套黃金時間播出后,形成了觀看熱潮,掀起了一股品嘗全聚德烤鴨的旋風。不但讓全聚德的歷史家喻戶曉,更讓全聚德的烤鴨一夜成名,全聚德各店的營業收入和接待人次增長了50%以上,出現了店店排隊的景象。
2007年,前門大街改造,全聚德前門老店不得不進行裝修。全聚德又設計了老店爐火保存儀式,將從前門起源店“老鋪”中引出的百年爐火火種存放起來,這個活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媒體的報道加上游客的爭相一睹,不但讓世人加深了對全聚德企業百年文化的了解,也有效擴大了全聚德品牌的傳播和影響力。
對此,姜俊賢表示:“全聚德人有與生俱來的企業文化,干什么事都不服輸、都爭第一。這也讓現代全聚德人把 中國第一餐飲、世界一流美食、國際知名品牌 作為奮斗的愿景。”
不論是借《天下第一樓》文藝作品還是靠“老店爐火”的文化營銷,全聚德實現了把吃烤鴨從一個餐飲現象變為一種民俗現象,進而是一種文化現象,體現出姜俊賢帶領的全聚德領導班子文化營銷的眼光和膽識,這是餐飲業的最高境界——吃的不僅是鴨子,而是文化!
當協會會長
多為會員說話辦事
2005年,姜俊賢出任新成立的北京老字號協會會長一職,2009年他又接替老會長楊登彥成為北京烹飪協會的掌舵人。在全聚德董事長工作之外,姜俊賢要為兩個協會工作忙碌。
如今,退休后的他已把主要精力投在了協會的工作上。對于協會的發展,姜俊賢表示,“協會會長要領導好這個社團,帶領全行業的企業去發展,這個任務的擔子不比領導全聚德輕。盡管壓力很大,但作為一個協會的負責人,我有義務和責任為會員做更多的事,也愿意為同仁們做好這個帶頭人”。
在北京的老字號企業中,40%是餐飲企業。在經歷了計劃經濟時期的“吃飯難”和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的蓬勃發展之后,現階段,北京的餐飲行業開始進入品牌時期。餐飲行業不會形成壟斷的格局,但是會形成能夠引領行業發展的品牌龍頭企業。
每當聽到老字號經營困難、倒閉,姜俊賢心里都十分酸楚,“前人花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創立的品牌,如果在我們這些接任者的手里沒有發揚光大,而是毀于一旦,我們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啊”!他希望,能把在全聚德積累的經驗植入到協會工作中,為會員奉獻余熱,引領會員企業做好品牌和資本的對接;他設想,為協會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活動品牌,借這個品牌提升餐飲行業的社會形象和影響力,用品牌去影響全國、影響世界。
[ 商報提問 ]
餐飲是拉動內需的朝陽產業
商報:您如何評價餐飲對擴大內需的作用?
姜俊賢:北京打造國際商貿中心城市,建設美食之都離不開餐飲企業的努力和貢獻。餐飲業是永遠的朝陽產業,是拉動內需一個非常重要的主力軍行業,應該喚起全社會對餐飲行業的重視。餐飲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建筑、裝飾、廚具、電器、紡織、服裝、農副產品和食品加工業等眾多行業的發展,提升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增長中的比重,向社會和百姓提供最直接的服務。
商報:作為第一家上市的餐飲老字號企業,全聚德進入資本市場有何意義?
姜俊賢:盡管中國的資本市場之前曾有過幾家餐飲業上市公司,但是作為純粹從事餐飲行業尤其是老字號企業來說,全聚德是第一家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餐飲企業。全聚德上市不僅僅是自身的事情,對整個餐飲行業更起到一個很好的引領和推動的作用,激勵餐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信心。
全聚德上市為傳統的服務業進入資本市場開了一個好頭,今后會有更多的餐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這不但能夠豐富資本市場的板塊結構,也能夠提升餐飲企業的水平,迅速形成中國餐飲行業的龍頭企業,引領市場的格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