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整半年前的5月13日,電商分析師李成東為虎嗅(那時還未正式上線)寫了第一篇文章,題目是《傳統零售公司或將面臨柯達命運》,談到電子商務渠道對傳統零售渠道商的滅頂式沖擊。在這半年里,我們看到京東作為新興B2C與傳統零售大佬蘇寧的對決,看到天貓淘寶創下一日狂卷191億元的全球零售單日記錄。
對未來不能再遲疑。
而當下的電商格局是怎樣的呢?在虎嗅上線半年之際,李成東應虎嗅之約寫出這篇“電商年度觀察”,希望對大家理解該產業有所幫助。
他的主要觀點是:
獨立B2C已死。
淘寶在非標準品建立起了堅固的優勢,但標準品和商超類市場將是B2C們的天下。
如果說2012年是B2C之戰,那么2013年則是綜合B2C平臺之戰。
京東不會因資金鏈斷流而倒閉。
蘇寧易購要做好綜合B2C、完善用戶體驗,至少還需要兩年時間。
外資B2C將持續打醬油。
2012年11月11日,是中國零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天,傳統零售商入局線上市場的機會已然不大,而傳統品牌們的互聯網戰爭才剛剛打響!
以下為李成東全文:
“黑色星期五”是美國人的購物狂歡節,2011年IBM旗下Benchmark數據,“黑色星期五”當天全美網絡零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24.3%至12.4億美元(79.36億元),2010年為10億美元。假設2012年增長20%,則為14.88億美元(93.74億元)。而2012.11.11 天貓雙十一,支付寶總銷售額191億,其中天貓132億,淘寶59億,這數據已經甩出美國好幾條街了。
在這個驚人的數據中,當當網作為入住的商戶,貢獻了1000多萬!
獨立B2C已死
2012年10月30日,中國最大的在線圖書零售商,最老牌的B2C電商,第一個登陸納斯達克市場的中國電子商務公司,宣布進入天貓,曾幾何時。當當網CEO李國慶在2011年初還在炮轟:“淘寶假貨泛濫”、馬云打假不敢“動真格”,稱當當要在日用百貨上做到正貨假貨價,掀起行業洗牌。
未曾想一年后,當當網就是那個被洗“出局”的的獨立電商。
雖然很多人不那么認同這個觀點,因為在美國除了eBay和亞馬遜之外,在消費電子、辦公用品、服裝服飾,以及醫藥等等領域,還有數以百計活的還算不錯的獨立垂直B2C,其中TOP50 B2C中就有多達10家服裝品牌。但這種情況永遠都不會發生在中國了。
實際上,真正的逆轉實際要早得多,準確時間是2011年的8月20日。8月19日一年一度的派代電子商務年會剛結束,淘寶逍遙子就在北京密會了包括庫巴、紅孩子在內的18家B2C,并初步達成B2C入淘的合作意向。
為什么要入淘?
因為這些標準化的垂直網站所售產品的重復消費頻率低,但用戶獲取成本卻持續走高,這樣就無法把這部分成本賺回來,盈利就更無望了。淘寶(天貓)、京東、蘇寧、易迅網在內幾家電商占有9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每年預計50%-100%的增長目標,每年4000萬左右的新增的用戶根本就不夠這幾家巨頭瓜分,更談不上中小型B2C了。
簡單的總結:垂直的標準化的垂直網站,如果企圖通過資金實力,更好的用戶體驗去打贏這場用戶爭奪戰是不可能的。
天貓作為國內最大的B2C平臺,擁有最多的用戶,也沒有蘇寧、京東這樣彪悍的競爭對手,入淘是明智的選擇。
目前有影響力,還沒有入淘(天貓)的獨立B2C只剩下了京東、蘇寧易購、亞馬遜中國和騰訊旗下的易迅網4家資金實力雄厚的。
趨勢已經非常明顯,所以未來的格局也是非常清晰的。
淘寶一家獨大
今年淘寶超過1萬億已經毫無疑問,而自營為主的B2C今年規模在1500億上下,即使假設未來5年內,淘寶僅僅維持每年20%左右的增速,而B2C增速高達60%以上,到2016年淘寶依舊占據市場的半壁江山。淘寶演化的趨勢是:將以100萬-1000萬量級的中型的小而美的市場,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天貓將走的路則是“第五大道”,全球所有知名品牌的直營旗艦店路線。天貓的定位,無疑給所有做平臺的綜合B2C提了一個問題,既然有品牌直營旗艦店,為什么用戶還要到你這里下單?
當然淘寶也不是沒有缺點,淘寶購物無法保證正品帶發票,并且也無法承諾配送服務質量,更大的麻煩在于,如果你要買三個不同東西,需要到三個不同的店鋪下單,選擇物流,支付,用戶體驗遠不及B2C順暢。
淘寶在非標準品建立起了堅固的優勢,但標準品和商超類市場將是B2C們的天下。
三大平臺爭霸綜合B2C
—京東商城
過去的一年有關京東商城的爭議很多,從618店慶,到815價格大戰,最惹人關注的是5月底的香港投行見面會爆料的數據。毛利率為5.5%,成本費用率10.4%,其中倉配費占比6.6%,廣告占比2.3%,技術和管理費用占比1.5%左右,凈虧損5%左右。在爭議中,更多討論的是京東將在秋季資金鏈斷裂,也沒有任何賺錢的可能。
這樣的傳聞有多少真實性,已經到冬季就不必過多回應。
其實在這里倒是特別有意和大家探討一下,如果一家電商缺錢,一般會怎么做。如果是劉強東,我覺得他1.首先解雇CFO陳生強,太不稱職;2.即便不裁員,也至少停止擴招;3.縮減業務線和區域擴張;4.停止價格戰,立馬拉升毛利;5.停建總部大樓,出售倉儲土地,停建改租;6.延長賬期和大量的賴賬。——但是,實際結果顯然不是如此:1.CFO陳生強是6位O級別高管中唯一內部提拔的,辦公室緊靠劉強東;2.2012年員工擴招1.6倍以上;3.收購網銀在線,拓展海外業務;4.挑釁蘇寧,價格戰愈演愈烈;5.大樓和倉儲正在加速建設;5.賬期,按老規矩走(7月底已經和多家銀行合作,通過銀行授信的方式給供應商貸款)!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