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創辦波士頓啤酒公司的時候,我擁有哈佛大學的3個學位和7年管理咨詢的從業經驗。那時我對銷售心存質疑,覺得那是一種勸人破財的行為。對于自尊心極強的常春藤大學畢業生來說,沒人有志于成為一個銷售員。因此,從哈佛畢業后,我做了一名咨詢顧問。
我來自一個釀酒師世家,最終我還是選擇回歸釀酒業,決心繼承家族衣缽,重新在美國釀造出好啤酒。我懂釀造也懂做生意,但是對銷售卻一無所知。在波士頓的經銷商都拒絕我之后,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去酒吧和商店賣啤酒。
在賣啤酒之前,我先去一家書店,買了一本店里唯一能找到的關于銷售的書——《如何掌握銷售藝術》。書里提供了一些不錯的建議,但大部分內容都很糟糕,且局限于操控性銷售。我讀了開頭、如何與客戶打交道和結尾這三個部分。掌握了一些技巧之后,我走進一家酒吧嘗試做我有生以來第一筆買賣。我不是那種“天生的銷售員”,沒人聽說過我的啤酒品牌,它的價格比其他品牌貴得多,而且它的口味很不同,當時我怕得要死。
推銷之初,我不得不首先介紹自己是一家新啤酒廠的老板,我們在釀造一種以塞繆爾•亞當斯(Samuel Adams)命名的波士頓啤酒,它的口味跟目前酒吧里賣的啤酒都不同。在半分鐘的介紹之后,我總是以一個問題來結束:“您聽說過它嗎?”當對方說沒有,我就拿出幾份寫我們的文章給他看,因為我聽說第三方的推薦顯得更可信。然后我就從包里拿出一份6瓶裝的冰啤酒和一些杯子,問對方是否想嘗嘗看。據說,只要能說服對方嘗嘗你的啤酒,這筆買賣八成就能做成。第一次推銷的時候,當酒吧老板嘗了啤酒決定訂貨之后,我興奮到離開時都忘了問他要訂多少箱。因此我不得不第二天又回去找他要具體的訂單數。從那之后,我就經常去酒吧賣啤酒了。
時至今日,我的公司已經經營了28年,收入超過5億美元,有320名銷售員工,但除了釀造之外,我花在銷售拜訪(Sales Calls)上的時間比其他事情都多。當年在波士頓咨詢公司的經歷讓我學會如何解讀電子表格里的數據,但是這種經驗跟在市場中和顧客聊天得到的東西根本不能比,我們大部分新產品的點子都來自銷售拜訪。
比如說,一年前我發現零售商們進了大量濃蘋果酒(hard cider)。我就開始打聽,哪些人在買這種酒,都買哪些品牌的,為什么買這種。四五天內我轉了好幾座城市,就增長勢頭良好的濃蘋果酒市場進行了40次收獲頗豐的交流之后——從統計上看這個數據顯得并不足夠——但是以我的經驗,如果能傾聽40位最精明的顧客的想法,你學到的東西會比任何咨詢報告提供的信息都多。在這些談話內容的基礎上,我們細品了現有的蘋果酒,改進它們,然后跟進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蘋果酒品牌:Angry Orchard。我意識到,銷售拜訪是最具挑戰性的智力活動之——肯定比我在波士頓咨詢公司做的任何事情都更具挑戰性。銷售的核心是,弄清你提供的東西如何幫客戶實現目標——不是你的目標,是他們的目標。其他事情都是自私自利而且沒意義的。每當走進一家酒吧,我會用30秒時間對它的經營狀況做出判斷:它的經營策略是什么?顧客是什么樣的人?它靠什么賺錢?它最差的產品是哪個?如果我們的一款產品取而代之,如何讓其增長銷量?誰是這個酒吧的決策者?然后你需要直接去找他。酒吧是個情況復雜、諸多事情晦暗不明的場所,而一旦銷售環節做好了,銷售會變成一種高雅而極具參與感的活動。你獲得的是一種在辦公桌前學不到的更高品質的知識。
街頭推銷員的境地通常非常卑微。他既沒有強大的支持,也絕對不可能獲得CEO般的待遇。我經常遇到調酒師告訴我今天經理不在店里,但其實經理就站在3米開外的地方。我還曾經被紐約市一家雜貨店趕出門,因為競爭對手的標簽擋住了我們,我在撕它們標簽的時候被店老板看到了。還有一次有個顧客甚至拿槍指著我。
銷售不屬于弱者。雖然常春藤畢業的人都更樂意談論市場和管理,但其實銷售才是每家企業的核心。沒有銷售,哪來的生意讓你管理?(譯者/程明霞)
Jim Koch 波士頓啤酒公司創始人與董事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