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信息科技的迅速發展,互聯網已滲透到政治、經濟、社會和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幾年前,甚至幾個月前還僅僅是人們一種美好的設想,可能轉眼間就變成可實際操作的現實。由于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各行各業甚至整個世界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可以這么說:任何行業的發展都已離不開互聯網。有專家預言: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互聯網+可再生能源”,這將成為改變世界的新支點,是擺脫經濟危機,實現經濟轉型的必由之路。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傳統的集中式經營活動將逐漸被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分散經營方式所取代。在銀行業,隨著IT技術的不斷進步,網上銀行對柜面的替代率普遍超過50%甚至更高,電子商務、手機銀行等已成為銀行追逐的熱點,并將逐步替代銀行延續了近百年的一些傳統業務模式。如果我們把眼光再看得更寬廣一些,我們不難發現,由于互聯網的不斷滲透,特別是百度、谷歌等扁平化搜索引擎和臉譜等社交網站的興起,云計算、移動支付的不斷成熟,很多新的金融業態已如燎原之火,迅速浸入傳統的金融市場。專家們把這些金融新業態稱之為互聯網金融,盡管表述不盡一致,但大家都把目前的電子銀行、網上銀行、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等都歸屬于互聯網金融的范疇。
據有關部門統計,2011年我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為18.1萬億元,其中電子商務的數額已達到5.8萬億元,并且仍以30%~40%的增長速度在高速發展。如果以15%的增長速度計算,2012年我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會超過20萬億元。最近阿里巴巴召開網商大會,宣稱其電子商務交易額2012年可達到1萬億元,這確實讓人感到驚訝。馬云在會上宣稱下一個目標是向10萬億元挺進,除了繼續加強阿里巴巴(B2B)、淘寶(C2C)、天貓(B2C)等網商平臺建設以外,為了更好地服務好網商和中小企業,馬云的第二個目標是用互聯網的思想和技術去做好阿里金融和建立為之服務的數據庫,從網絡和數據入手,利用云計算對信息進行高效處理,開發新型微貸技術,尋求解決小微企業融資新途徑。阿里巴巴進軍金融已有一年多時間,并取得了非凡的業績。阿里小貸已完成15萬家小微企業貸款,雖然平均每家企業得到的貸款只有4.7萬元,但至2012年7月阿里小貸的單日利息收入已達100萬元,在全部都是信用貸款的情況下,不良率僅為0.9%。
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像支付寶、快錢這樣的第三方支付企業日益壯大。至今年5月,全國已有101家企業獲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據統計2011年全年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高達2.16萬億元,較上年增長99%,支付用戶規模達1.67億戶,較上年增長21.6%。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從單純的支付業務進入POS收單、企業現金管理、基金代銷、信用卡還款、生活繳費等商業銀行傳統的中間業務。
民間借貸合法化后,有遠見的民間借貸公司特別注重通過互聯網發展金融業務。2010年5月三位從清華、北大金融和數學專業畢業的年輕人創辦了人人貸商務顧問有限公司(簡稱人人貸),通過互聯網搭建起為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間的信息平臺,介入了金融業。2012年1月~6月人人貸交易量同比增長10倍,月增長率超過20%,有1700多家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戶通過人人貸向超過1萬名理財者募集到所需資金,壞賬率僅0.35%。人人貸的貸款年化利率18%左右,出借人的年化收益在10%以上,且起點金額只有500元左右。可貴的是三位年輕人沒有把急于做大規模作為目標,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以互聯網、搜索引擎和社交網等IT技術為基礎,建立和完善15項信用認證和個人信用審核系統,不斷完善數據模型,并以此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下一步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面對著風起云涌的第三方支付公司、P2P貸款公司利用互聯網平臺大舉進軍金融服務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和零售業務。銀行業再也按捺不住,除了不斷完善電子銀行和網上商城等平臺外,不少銀行積極開拓互聯網金融新模式。2011年全國網上銀行市場交易額達到781萬億元,注冊用戶數達到4.34億戶,是美國總人口的1.4倍。銀行業在占領和鞏固電子商務市場上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如果僅僅把業務停留在支付、結算等領域是遠遠不夠的。6月下旬,某國有大行同時上線兩大電子商務平臺“善融商務個人平臺”、“善融商務企業平臺”。這二大平臺不僅為客戶搭建交易平臺,還為客戶提供支付結算、托管、擔保和貸款融資等全方位服務,有望創新小微企業和零售客戶信貸融資的新模式。銀行創建的電子商務平臺不僅有利于業務的創新和發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銀行了解客戶全面、真實的信息和數據,可以不斷完善批量化信貸業務的數學模型,提高小微企業和零售貸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范職業操守不良帶來的道德風險。其他國有商業銀行和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最近也動作頻頻,積極完善和開拓互聯網金融的業務領域。據報道,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創設小微企業互聯網交易平臺,企業在網上提出貸款申請和財務數據,銀行據此進行評分,通過線上和線下互動,企業在無抵押、無擔保情況下就可能取得貸款融資。
移動支付是互聯網金融的另一個重要領域,今后會成為互聯網金融的基礎支付方式。我們應該看到,現在對市場影響最大的是80后、90后這些年輕人,據統計國內手機網民從20歲到35歲的年輕用戶占近80%,而其中一半習慣于網上支付和使用電子銀行渠道。因此,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不僅僅只是增加了一個新的業務領域,更重要是著眼于今后市場的占領。雖然移動支付在國內才剛剛興起,也需要不斷完善以確保其安全性、可靠性,但已經有專家預言,伴隨著技術進步,移動支付將最終可能威脅到銀行卡的生存。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