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凡同意李學凌的觀點。
他認為,YY公司之所以可以上市因為本身公司質量很高。但上市過程很艱難,最終能夠上市也是一個不小的奇跡。
他認為,無論是從公司的發展的角度,還是美國證監會對中國公司的監管環境。“我覺得未來會越來越少的中國公司選擇去到美國上市。”
他解釋說,中國公司最初選擇到美國上市有幾個基本原因:
第一,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前,當時美國資本市場是流動性最好的,全世界的錢都在里面。中國實際上那個時候沒錢,所以我們需要到美國去上市。
第二,美國投行也是全世界投行里面最具有創造性的,也是最激進的,在全世界跑業務,最早把投行這個概念帶到中國的也是美資的投行,對他們來說,很自然而然會把中國帶到他自己的本土市場去做。
第三,在高科技或者TMT領域,美國TMT的上市公司實際上是世界上最多的,大家覺得真正懂TMT的投資人全在美國,所以要得到一個比較高的估值你必須要到美國市場去。
現在的狀況與十幾年前有了很大改變。包凡認為,這幾個最基本的假設現在都逐漸不存在了。
第一,流動性角度來說,中國現在流動性比美國好,美國沒什么潛質。第二,從投行的角度來說,本土的投行逐漸成立,不光是聽美資界投行的一面之辭。到美國上市成本的確很高,單是成交費就是7%,在美國一個公司募資規模如果不超過2億美金,你幾乎有10%的上市費用,還不包括后期的維護費用。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成本。
第三,從估值來說,美國市場的優勢也相對不存在,估值體系大家都一樣,因為所有在美國這些投高科技的機構在香港都有分支機構,沒有理由說在香港上市有10倍的市盈率,到美國就要有30倍的市盈率。
第四,從流動性角度來說,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市值在10億美金之下的,幾乎流動性都很差,每天的流動性都相當差。現在很多真正買賣中國中概股的人都是中國人。交易量,尤其是散戶的交易量,上半夜跟下半夜差很多,為什么下半夜沒了,因為下半夜人們需要睡覺了,第二天要上班。
香港將成科技公司上市最佳環境
對比美國上市環境,包凡認為,香港有很多優勢。”第一是文化上和地域上的接近;第二,上市的費用會比美國低很多,第三,從流動性的交易窗口角度而言,香港是跟我們在同一個時區里面,可以從早晨到下午一直交易。“
但是他認為,香港證監會也有一些工作要做。
第一,香港的證監會等部門需要做一些工作,比如在上市規則上做一些調整來更加有利于中國的高科技公司去上市。
第二,需要標桿型的中國TMT公司來香港上市,中國最成功的互聯網公司騰訊已經在香港上市,阿里巴巴也曾在香港上市,私有化后重新上市,不出意外的話,可能還是會選擇在香港。
第三,前幾年曾談港股直通車之類的概念,讓越來越多的內資到香港去投資,對外投資。這樣可以增加香港整個資金池的流動性。
“這幾個因素到位,香港上市環境就起來了。”包凡說。
華興資本今年獲得了香港證券牌照。包凡透露,明年1月,美國牌照也可以拿到。
對此,包凡認為,這不僅是公司從一個國內咨詢公司,一個傳統財務顧問公司朝整個全服務的券商公司轉變,更重要的是券商的團隊初步成型。
包凡透露,之所以選擇香港作為未來券商業務的大本營,也是看重香港集中國跟海外市場的優點在里面。
“香港的市場化運作基本上跟國際資本市場是全面接軌的。從監管角度來說,是一個市場化程度相當高的地方。香港又跟中國內地接得相當近,很大程度上也成為中國對外的一個窗口。比較適合我們民營背景的公司到那邊去發展。”
他透露, 國內市場未來肯定是要有所布局,一定會回來發展國內市場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