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協商瓜分TOP10
2012年的7、8月份,刷榜市場上曾爆發過一輪價格戰。最終價格戰在“同行們坐下來談一談”后平息,同樣以這種方式解決的還有“榜單的瓜分”。
“當一夜之間發現自己獲得大量的用戶和數據后,移動互聯網的從業者都會覺得很亢奮,甚至腎上腺素都會往上升。”夏勇峰說,刷榜容易使人“上癮”。
“上癮”所產生的效果,就是刷榜成為移動互聯網界公開的“潛規則”。經濟之聲曾報道稱,截至去年12月,App中國區總榜單中,有40%的應用正在進行或進行過刷榜,其中游戲類超50%。
“前200名中,至少有70%刷過榜。”劉雄說。
在“App刷榜那些事”的活動現場,一位科技網站的編輯出示的圖表顯示,某一日,游戲分榜中出現過一游戲公司開發的5款游戲占領前5位的“盛景”;而一款受眾有限的新聞類應用則曾在圣誕節的清晨5點“悄悄”爬進了總榜的第9位。
隨著刷榜的流行,刷榜行業的競爭也愈發激烈。
劉雄稱,隨著后進者的增多,2012年的七八月份,刷榜市場上爆發過一輪價格戰。
“戰況非常激烈。”劉雄回憶說,當時一家刷榜公司的報價比另一家低500元,作為反擊,另一家就再低上1000元,“甚至有的為了留住客戶,賠本都敢做。”
最終,價格戰在“同行們坐下來談一談”后悄然平息,“大家都知道,繼續打下去的話,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劉雄介紹說。
同樣以這種“友好協商”方式解決的還有“榜單的瓜分”。“每家公司都想多刷幾個應用進TOP10,但就只有10個名額。”劉雄說,本來進入TOP10需要6000個下載量,如果同行間惡意競爭的話,那可能7000個下載量都不夠。同行們一番協商后達成的共識是,“和平相處,輪著來”,“比如說,這個月你3個,我2個,別家1個”,而下一個月,各家名額再協商分配。
大客戶五六十萬“包月”
劉雄的大客戶,會為一款應用每月斥資五六十萬“包月”刷榜。劉雄的刷榜公司目前每月銷售收入超過幾百萬元。
手法各異的刷榜方式,按其操作方式不同,被行業歸納為“六大流派”:短時間內借助刷榜排名迅速上揚的,為“電梯流”;選在周五晚上刷榜,以期在周末早上第一時間與用戶見面的,為“周末效應流”;面臨用戶壓力或正在融資,此時不想“出問題”而短暫刷一下的,為“保榜單流”。
此外,第一次刷榜用力過猛造成排名飆升的,為“爆發流”;不定期刷榜,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排名驟起驟降的,為“無腦周期流”;那些明面宣傳、暗地刷榜或者于新版發布前后刷榜的,為“新版流”。
根據客戶實力不同,劉雄把他的客戶分為“大客戶”、“小客戶”和“中型客戶”。其中,大客戶是指那些為一款應用每月斥資五六十萬“包月”刷榜的公司;中型客戶的刷榜周期以周計,而小客戶往往只刷一兩天。
劉雄說,他以做大客戶業務為主,目前其公司每月刷榜的銷售收入達幾百萬元。“最近幾年,刷榜的利潤率有所下降,大約在30%—40%之間。”劉雄稱,去年初期時他獲得了一筆200萬的天使投資,一年時間內該投資人已獲利三四倍。
許懷哲就是被高利潤所吸引而涉足刷榜業的。在此之前,這位“贏在中國”第一季創業挑戰賽的12強選手曾考慮過開發App應用。權衡一番后,相比沒有清晰商業模式的應用程序,他認為刷榜可以“短平快”地賺到錢。
“刷榜利潤確實高。”許懷哲透露稱,其公司負責推介刷榜業務的銷售人員中,業績突出的銷售人員的月收入遠超普通白領。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