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最壞里說,獵頭工作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是代價不菲、要算計人且見不得光——就是一項由關系網、電話本、飯局和忽悠組成的無良業務。
在以上三大誤解中,也許“見不得光”是最合乎情理的一個,因為任何需要高度謹慎的服務性行業都難免會顯得神秘。
保密和言行得體對獵頭工作的成功乃至基本運作都至關重要。獵頭絕不能在工作場合公開聯系潛在候選人,以免他們受到懷疑。這種偷偷摸摸的狀態要一直保持到整個招聘過程的末期。除了被挖的人之外,獵頭要盡可能不讓任何人覺察到這一切。
這造成了一個令人遺憾的結果,就是許多潛在客戶始終都不了解獵頭工作究竟涉及什么,有些人連問都覺得不便問。不過,這種謹慎毫無必要,也沒什么幫助:客戶應敢于去問獵頭進展如何、以及事情是如何辦成的。
對我們獵頭來說,對自己所做的工作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是完全可能的,對業務運作諱莫如深也不利于我們自身的聲譽。
來考慮一下成本。對處于現金短缺行業或狀態的客戶來說,找獵頭有時可以還價、有時不能。然而,有幾種辦法可確保從獵頭那里得到物有所值的服務。
首先,任何付錢要求“物色”人才的客戶都理應得到這種服務。物色應當具有廣泛性,即便獵頭只需要打六個電話就能得到終選名單。獵頭應當面向全球物色人選,應當讓大量合適的潛在人選注意到該職位空缺。
說到范圍,“物色”可能意味著要聯系150人至300人(有時候可能會更多)。為了做到這一點,獵頭在開始物色之前需要對部門、人群和產業進行適當的研究。
這樣做的一大好處是多樣性,因為獵頭可以去聯系數量大致相當的男性與女性。由于物色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自我選擇過程,我們不可能在初選階段做到男女人選的比例剛好為一半對一半,畢竟初選名單代表的是那些對該職位表現出真正興趣的最優秀人才,而男性和女性對某一職位的興趣往往是不對等的。
然而,大面積物色確實容易產生多樣化的終選名單,這里的多樣化不僅涉及性別或其他生物學標準,還涉及經驗和背景。
客戶應該認識到,他們能通過獵頭了解到關于自己所在機構的許多信息。物色人才的過程同時也是一次情報搜集的機會。在物色人才時所需進行的多次交談中,獵頭將有機會評估人們對客戶所在機構的反應,傾聽關于該機構的閑談,體會該機構在人們心中的聲望。
對客戶來說,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信息。要想深入挖掘這些信息,只需向獵頭索要其對市場反響的事后分析就可以了。
對客戶來說,讓獵頭物色人才還是一次管理他們公共關系的絕佳機會。獵頭就是客戶聘請的“大使”,因此客戶最好是認真思考一下想向外界展示何種形象。
這類“附加值”可能帶來長期的好處。好的獵頭會確保無論事情成與不成候選人都能收獲一段積極的體驗,深植于候選人記憶中這段的積極體驗未來可能會為客戶帶來利益、生意乃至資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