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以后經常玩QQ農場游戲的玩家會發現,QQ農場中出現了一種特殊的新品種奶牛——“舒化奶牛”,玩家養殖“舒化奶牛幼崽”至其產奶期,可以虛擬生產“營養舒化奶”產品,該產品還可供玩家進行虛擬售賣,獲取更多游戲資本。出乎意料的是,在伊利“舒化奶牛”出現的這兩個月中,領養奶牛次數超過10億次,領養奶牛人數達到2.5億人。百度指數顯示伊利“營養舒化奶”的用戶關注度上升了1370%。
事實證明,僅僅一款SNS游戲就可以覆蓋到數億人次,上億人口,這完全顛覆了人們對SNS、微博小眾化營銷的理解。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的數據也為這種顛覆提供了依據:到2010年底,國內微博服務商的累積注冊活賬戶數將突破6500萬個,2011年底,中國互聯網實際不重復的微博獨立用戶數將達1億。以SNS、微博為代表的新營銷應用,正在成為中小企業踴躍嘗試并加大投入的新方向。
弱關系營銷搶位
提到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曾經的最高境界就是品牌忠誠。但如今,做到這一點顯然已經很難了,當你走進一家超市,可能要面對成千上萬種商品,按照CMMS發布的最新數據,全國僅食品飲料品牌就有7662種,對于喜新厭舊的消費者而言,企業能做的只是“讓你記得我”、“對我印象還不錯”、“可以嘗試使用”,達到這一目的已經足夠了。
這是一個提倡弱關系的時代,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在弱化,因為有了即時溝通IM、SNS、微博,人和人之間不必經常見面,不必經常打電話,大家建立起關系也未必需要相互認識,這是Web2.0時代人們重構關系的開始。
互聯網早期,人們維系關系的方式是電子郵件,但是電子郵件比較正式,隨著即時溝通工具的出現,人們更多的借助QQ和MSN來維持日常的信息交流;然而即時通訊必須要求即時回應,因此也存在溝通壓力,很多人通過隱身來減小這種人際關系的壓力。而微博和SNS相應的壓力就小很多,人們不會在意你是否及時回應了他們在微博或SNS中發表的言論,甚至他們并不在意你有沒有回應。這種相對“弱”的關系服務,大大擴展了關系鏈的范圍。
從強關系到弱關系,其關聯人數的數量級也在發生幾何級變化。朋友關系也許就是幾個人,但是在即時溝通中可以有幾十個、幾百個溝通關系,在SNS、微博中關系鏈的維度更加擴展。“在企業對消費者的關系層面,傳統的做法是通過發放會員卡,定期的發短信、打電話,來維系一種強關系。結果是會員僅占所有目標客戶的一小部分,而且拓展難度和維護成本都比較高。而通過微博、SNS這些互聯網關系服務,就可以與更廣泛的消費者建立一種‘弱關系’,既與消費者建立了聯系,又不會對客戶造成過度的騷擾。”騰訊公司網絡媒體產品部助理總經理劉曜認為。
泛關系價值鏈
在劉曜看來,泛關系營銷的核心是通過在“發布聲音、驅動關系鏈傳播、接口用戶對話和管理口碑”等四個環節的介入,最大化的促使企業官方聲音能夠在泛關系鏈網絡內多節點曝光,吸引用戶關注,同時通過意見領袖和活躍網民的影響力帶動,實現企業品牌的廣泛傳播。
可以說,在泛關系營銷中,企業需要借助不同的平臺和營銷工具與消費者建立不同層次和不同方式的關系,從網絡廣告、搜索工具到即時溝通工具、SNS游戲、微博,建立起與消費者之間的多重關系,讓消費者在不同的平臺上感受不同的品牌體驗。
劉曜表示,騰訊在構建在線生活平臺的過程中,通過SNS社區、個人虛擬世界、即時通訊、資訊、QQ校友、電子商務等產品和服務,聚合了每個用戶的多重關系,例如好友關系、興趣關系、話題關注和購物分享;而這些不同的平臺產品之間也正在實現營銷方式的互動和互通。
比如微博的出現就改變了人們之間的關系模式,也改變了互聯網的業務結構。“微博能夠把論壇、博客、視頻、新聞,很好的聚合到話題平臺上,達到了品牌營銷和效果營銷的兩個層次。” 互動營銷界資深人士楊飛這樣評價微博的營銷價值。
作為一家時尚名品折扣網站,唯品會的會員65%是女性消費者,年齡普遍在25歲~35歲之間,追求時尚網絡黏度比較高,唯品會創始人洪曉波覺得唯品會不僅要為他們提供優惠的時尚商品,更要讓這樣一群熱衷時尚名品的人建立一個圈子,讓他們一起互動和交流。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