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產業內部的財富越來越多地流向了創業公司
騰訊科技訊(思睿)北京時間4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與美國傳統工業發展過程類似,美國科技產業內部也出現了所謂的“生銹地帶”(Rust Belt)。而且,此次科技產業內部財富分配不均的最主要攪局者是那些輕裝上陣的創業公司。
以下是文章內容全文:
長期以來,美國科技產業內部的財富分配一向不均,但像當前這種貧富差距異常懸殊的情況卻也很少出現。
全球計算產業的領導企業IBM周四發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受未能完成大型軟件和硬件業務收購交易的不利影響,該公司總營收雖然達到234億美元,但卻同比下滑了5%。另據消息人士透露,IBM還正在與聯想集團就出售部分服務器業務進行高級別談判。
全球軟件產業巨頭微軟周四發布的2013財年第三財季財報也顯示,該公司包括Windows操作系統在內的PC軟件銷量已經接近零增幅。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互聯網巨頭谷歌(微博)周四發布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營收達到139.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1%;凈利潤達到33.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8.9億美元增長16%。
上述幾家科技公司業績增幅差距懸殊恰恰是全球科技產業正處于轉型期的集中體現。這種轉型包括移動設備銷量激增、PC銷量增長勢頭放緩、傳統軟件被在線軟件取代以及企業將內部計算業務外包給其他公司等。
雖然美國科技產業內部出現的這種混亂現象與美國傳統工業衰退有幾分相似,但后者卻主要是受到亞洲和其他地區競爭對手的沖擊,而此次科技產業的攪局者卻多數來自美國國內。尤其是從上世紀九十年底中期以來,互聯網革命日益興起,并且為消費者提供了很多廣泛使用產品的免費或低成本替代品。
比如,谷歌就一直在不斷拓寬自身的業務范圍,產品覆蓋了從網絡搜索到微軟應用等諸多范圍。甚至連蘋果也感受到了來自谷歌Android移動設備的激烈市場競爭。可別忘了,蘋果曾經憑借暢銷的iPhone和iPad產品徹底改變了全球硬件市場的競爭格局。
與此同時,未能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市場占據有利位置的多家企業正在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生存危機。為了應對未來業績增速放緩的不利局面,戴爾正在試圖通過將公司私有化來對此做出積極的反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