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資本市場的意志。
資本市場對于在任意一個市場中所能夠容納的平臺的數量,都是非常挑剔的。因為站在投資人的角度,他們當然希望自己的所投資的此類商業模式越少越好,或者說認為如果有過多的同類模式的話,不會獲得很好的投資收益。因此,這也決定了在同一垂直市場中,搶先上市的少數幾家平臺就極有可能成為最終市場中僅存的平臺。
例如,隨著2011年優酷網和土豆網在美國上市,留給中國其它視頻類網站的機會經不多了。因此,在優酷網和土豆網的上市之后,一部分視頻網站選擇把自己出售給其他巨頭,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視為是對資本市場選擇結果的一種默認。資本意志會加速在這種市場中平臺所容納數量的馬太效應,會向少數的集中性的平臺進行集中。事實上,2012年,也同樣是在資本的意志下,甚至連兩只領頭羊:優酷和土豆也走到了一起,合并成為優酷土豆。
對于一個試圖進入某垂直市場的創業團隊來說,需要提前考量資本市場對于該市場中可容納平臺數量的容忍度,這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市場規模。
在電子商務領域,尤其在中國的電商領域,整個市場仍然方興未艾,整個電子商務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5%不到,這就意味著在中國仍然有非常巨大的成長空間。與此同時,電子商務本身也包含了多種多樣的模式,從B2C、B2B到C2C,從純電子商務交易又衍生出來電子商務的搜索引擎、比價等模式。此外,每個電商平臺還可以選擇自己獨特的商品品類和獨特的目標客戶群,比如說在服裝、圖書、家電、3C中選擇不同定位。因此可以看到,當一個市場模式足夠大,可以帶來足夠細分的商業模式的時候,那么這個市場可以容納的平臺數量,則一定是相對較多的。
同樣的道理還適用于我們考察本地信息類網站,比如在中國既有像百姓網、趕集網這樣的分類信息社交模式,事實上也有大量的中小型本地化的信息類網站。這事實上也是由于這個市場的容量足夠大,既可以容納大的巨頭,也可以容納小的細分市場的專注者。也就是說,在此類平臺的商業模式下,規模效應并沒有那么顯著,因此就會容納數量較多的同類平臺的存在。
第五,平臺盈利速度。
在這個市場中的player,能夠生存的,能夠堅持戰斗的時間長短,也同樣影響到平臺數量。這是一個非常通俗的道理,如果一個平臺的商業模式轉換為盈利的能力非常強,或者是在巨頭的支持下可以長期燒錢,自然這個平臺存在的時間就會比較長。而反之,如果轉換為盈利的速度比較慢,就會自動的帶來一些平臺不斷退出這個市場。
在這方面,我們可以注意一下游戲平臺,事實上許多游戲平臺的盈利性,也就是快速返還現金的能力實際上遠遠超出其它平臺的。也就是說,一家游戲公司所開發的游戲業務,如果能夠帶來一部分的收入,至少能保持它不斷的滾動運轉下去。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市場的結果是,游戲的平臺非常多。
對比另外一個例子,可以看到像團購平臺,在經歷了千團大戰之后,大量的團購網站結束了自己的運營。其原因就在于,即便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容量非常大的市場里面,由于惡性的價格戰,導致大部分團購網站收益不佳,因此當資金耗用到一定程度之后,紛紛無法支撐,只能選擇退出市場。
同樣我們可以對比一下,Real Networks和微軟在媒體播放器上面的不同打法。由于微軟慣用是操作系統加捆綁免費組件的策略,因為它可以支持自己的多媒體播放平臺長期免費的運作下去。但是Real Networks所有的核心業務都在這款播放器上,同樣靠免費就很艱難,事實上Real Networks已經堅持的時間很長了,在他之前已經有相當多的媒體播放器已經退出了這個市場。在巨頭們免費策略的進攻之下,市場上大多數多媒體播放器平臺,不能夠很有效的實現自己的盈利,自然就會選擇紛紛的退出這個市場【創業網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