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終身雇傭制阻礙創業
日本人不愛創業的另一個因素是,日本企業有著根深蒂固的“終身雇傭制”。
終身雇傭制是由被尊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提出,他表示松下不會開除任何一名員工,讓員工可以安心工作。松下幸之助的這種經營理念被許多日本公司所接受。一直到戰后的50年代,日本企業開始普遍形成了終身雇傭制的傳統,并為日本經濟的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索尼、松下、任天堂、夏普、豐田、本田所處的工業時代,終身雇傭制的確大顯神威。因為這種制度大大減少了員工因頻繁跳槽所導致的社會資源浪費。二戰后,由于日本經濟發展很快,社會普遍出現勞動力不足的現象。
當時日本企業為了穩定熟練工人隊伍,防止工人“跳槽”,普遍實行了“年功序列工資制”。所謂“年功序列工資制”,就是根據職工的學歷和工齡長短確定其工資水平的做法,工齡越長,工資也越高,職務晉升的可能性也越大。
在日本,即使是表現不佳的員工通常也不會被開除,相反,他們會被禮貌地排除在核心之外,被調往鄉下的分支機構或動不動就調動崗位或給份閑差直到退休。
對于一個普通日本人來說,由于有了終身雇傭制的保證和定期加薪,他們將來的收入不斷增加的前提下,可以安排貸款買房、準備孩子的教育費用、生老病死也可以依靠國家的國民健康保險制度和企業的各種福利解決。這些使得日本人處在一個非常安心的社會環境中,他們希望考進一流大學,再進一流企業或者國家機關,從此一生生活無憂,這便是日本人的典型心態。
這讓許多大企業的員工不愿意辭職出來創業——因為辭職意味著你過去積累的所有資歷都一筆勾銷,一旦失敗后果非常嚴重。
而互聯網的一大特征就是需要冒險,如果你不愿意冒險,怎么會有創造力呢?
日本新一代互聯網企業家求變
二戰之后,日本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非常深入。日本人對強大的美國普遍持一種很崇拜的心態。
美國的互聯網文化近年來對日本年輕人的影響也非常深入。一個很著名的例子就是,《社交網絡》這部美國電影在日本播出后,facebook在日本的注冊量開始猛增。
因此日本近年來也開始涌現出一批不那么傳統的互聯網創業者,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樂天的創始人三木谷浩史和GREE的創始人田中良和。
三木谷浩史的父親是耶魯大學教授,因此他受美國文化影響很深,幾年前他在樂天中強制推行英語辦公,要求所有員工必須在短期內學會流利的英語,否則就要解雇或者降職,這在日本社會中引起了極大震動。而日本著名社交網絡公司GREE的創始人田中良和也有著類似的特征,他在日本的企業家當中顯得特立獨行,因而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不管怎樣,三木谷浩史和田中良和依靠互聯網創業,年紀輕輕就成為了日本富豪榜上排名很靠前的人物,還是對日本年輕人有很大的觸動,在東京的六本木等地,仍然聚集了相當數量的創業者,日本社會正在改變Cye.com.cn。
日本人不愿意創業的現狀,也對中國有重要的啟發。中國表面繁榮的創業大潮下面,其實也隱藏著深深的浮躁。在美國,人們創業更多地是為了實現自己人生的夢想,或者純粹是因為興趣。而在中國,整個社會向上爬升的通道有限,一大批“屌絲”出身的人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都拼命地去擠創業獨木橋,導致中國的創業競爭過于激烈,電商賺錢,馬上一批人投身電商,團購賺錢,馬上一批人去做團購,App賺錢,馬上一批人去做App。導致許多行業大家都賺不到錢。
和日本社會類似,中國社會也對失敗的寬容有限,導致許多創業者一旦失敗,就很難再爬起來。這也是我們需要時刻提防的。和日本類似,中國的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大企業開始日益控制產業的資源,導致創業公司很難抬頭,這也會大大阻礙行業的創新能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