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多的O2O概念中餐飲O2O算是最成熟、也是目前最靠譜的一個分類了。在前兩年的"千團大戰"結束后,餐飲O2O概念最近又熱起來,前有百度地圖拋出了的LBS概念、后有阿里推出的淘寶點點,外加騰訊收購通卡后借微信拋出的CRM概念,BAT正好湊齊了。
但互聯網企業概念炒的再熱,最終還是需要傳統餐飲業老板買單,與多位餐飲老板及業內人士交流后我們發現,大多數傳統餐飲老板就沒把O2O當回事,店面選址、店面裝修、菜品創新、廚師招聘等等哪樣都要比與互聯網企業合作來的更加重要。而且更要命的是,互聯網O2O公司從來就沒有真正深入進餐飲業,一直都是在外圍打轉而已,這也導致大多數餐飲老板只把互聯網企業當做廣告平臺。這表現在:
1.互聯網公司只影響了餐飲業不到1%的收入。根據統計,2012年中國餐飲總收入突破兩萬億,而即使是大眾點評這樣占據市場優勢的公司,其在2012年通過團購和優惠券幫助商戶實現的交易額也不過50個億,即使其中交易全部為餐飲交易,也只占市場總收入不到1/400,以此估算,所有互聯網O2O企業只做了餐飲業不到1%的市場。
實際上,餐飲O2O公司所能覆蓋的市場只是整個餐飲服務業中很小的一部分,原因是:
(1)高端消費和低端消費市場很難切入。對于互聯網O2O公司來說,有兩類市場一直是空白,一類就是豪華飯店(包括會所)。一位餐飲O2O從業人士這樣講述其踏足北京某超豪華飯店時的場景:"這家飯店的大堂極盡奢華,普通人看見都要繞著走;其某包間中就擺著一把龍椅,據說是清朝皇帝坐過的,對于這樣的餐廳(如果還能叫餐廳的話),很難想像他們要做什么O2O,真的去了很多消費者,反而是麻煩。"
另一類就是超低端消費,主要為街邊小店,此類店以兩個區域:老百姓的生活和工作地點為中心開店,賺的都是熟客的錢,也不需要餐飲O2O公司給他們引流。
要命的地方在于,街邊小店和豪華飯店是餐飲業中利潤率最高的模式,豪華飯店自不必說,街邊小店的毛利率實際也在50%以上,他們本來是最有能力向O2O企業貢獻收入的。上述的業內人士表示:其實高端餐飲消費本來是被逐步打開的,但是隨著今年國家政策變動,這部分市場萎縮的非常快,大量高端消費場所直接關停,也一定程度上沖擊到了相關互聯網公司。
(2)最需要拯救的傳統中餐館沒錢做O2O。目前最需要互聯網公司宣傳的就是傳統中餐館,但問題是此類餐館的利潤率相當低,普遍在5%-15%之間,此類餐廳根本再無力投入金錢給互聯網企業做推廣。
更大的問題在于傳統中餐館的運營模式非常陳舊,中餐館比較典型的狀態是:早上中午沒有客源,晚上一兩桌客人,一共7、8個消費者。對于此類企業來說,即使互聯網企業真的給其引入大量客源,其店面、人員配備也無法消化。
(3)連鎖企業越來越不依賴餐飲O2O。辣尚癮負責線上營銷的龐先生表示,如今所謂的O2O,也只有連鎖餐飲企業能夠玩得起,一是連鎖餐飲企業店面夠多,且分布廣泛,能夠消化互聯網企業引來的客源;二是利潤率夠高,能夠支付得起線上營銷的費用。
但對連鎖餐飲企業來說,其本身實際有能力去自營O2O,龐先生表示辣尚癮除在大眾點評常年做投放外,也在嘗試引導用戶關注其微博和微信,希望未來能將這部分自己掌握的用戶直接轉化。
2.一方面,適合做O2O的餐飲企業不多,另一方面,餐飲企業也對互聯網公司現有的O2O模式不感興趣,幾種主流的O2O模式都存在很大問題,舉幾個例子:
(1) 團購粗暴引流,留存率低,對企業傷害很大。在辣尚癮負責北京地區營銷的邵先生表示團購對企業品牌沖擊非常大,且如今的團購市場折扣比例很不正常,做到5折/6折根本沒人理,等于白做;做到2折/3折對收入沖擊很大。而且折扣越低,用戶留存率越差,很簡單的邏輯:大家都是沖著折扣來的,餐廳不做折扣了,消費者自然也就不去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