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的成本:半數以上咖啡廳不靠咖啡盈利
半數以上咖啡廳不靠咖啡盈利,產業鏈上游投資機會更好
日前,一則星巴克咖啡在中國市場價格比美國足足貴了1/3的“暴利門”新聞,引起了社會的廣泛爭論。有質疑星巴克這種區別定價的做法有悖公平原則;但也有觀點認為,只計算原料成本而忽略其他經營成本,顯然缺乏經濟常識,咖啡屬非壟斷行業,其定價權應該由市場和企業自行決定。
一杯咖啡的成本到底是多少?為此,《中國企業報》記者從整個咖啡產業鏈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卻顯示,看似“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咖啡產業,實則在中國市場生存艱難。
咖啡廳平均利潤10%
在北京使館區開了6年咖啡廳的李仲卿(化名)坦陳:“人工和房租成本都在漲,開咖啡廳越來越不賺錢了。所以現在有朋友想做咖啡廳,我都勸他們別投,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
李仲卿給《中國企業報》記者算了一筆賬:“以我這個店為例,員工工資占30%,進貨成本30%,還有房租、水電費、網絡費,實際上咖啡廳的利潤也就在10%左右,有餐食的小型咖啡廳能達到20%的純利。”
河北衡水映畫咖啡館經營者楊瑞晗則直接表示:“開了五年咖啡館,基本就賺了我們夫妻兩人的生活費用和培訓費。”
“女孩子都有一個開咖啡館的夢想,我實現了,但其實經營起來很艱難。”楊瑞晗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聊起她的生意經:“我們店生意好時,我們一天的流水在1000元左右。產品定價比北京同一水平略低,以一杯拿鐵咖啡為例,定價25元,里面的成本包括牛奶約2元,咖啡約2元,紙杯0.6元,糖杯、攪拌棒1元,物料成本共約6元。但間接成本太高了,剛開店時房租是2.4萬元一年,現在是4萬元,估計明年要漲到6萬元了,裝修費投入了近20萬元,后來又陸續更新換代了一些咖啡機。
此外,雜七雜八的費用還很多——網費一年600元,電費每月1000元,水費每月四五百元,耗材每月200元,員工培訓費每月2000元。在一個三線城市,目前的收入支出僅能持平。”
“說星巴克咖啡賣得貴,其實,你比較一下就知道了,相對其他咖啡廳,他們是便宜的,他們是靠規模取得利潤。”李仲卿向記者表示。
“咖啡館在中國是一個特殊產物,”攀枝花干熱河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半坡咖啡創始人秦剛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在中國,大多數咖啡館做成了高端、小資、時尚、情調的空間,一個二線城市開咖啡館投入至少150萬,再加上很多人追求花式咖啡,比如卡布其諾、拿鐵等,一杯咖啡定價當然高。但其實沒幾家好過的,大約一半以上咖啡館的咖啡產品是虧損的,要靠快餐、甜點等產品‘找補’。普通單店咖啡館盈利困難,一些連鎖咖啡館靠規模日子才好過些。”
星巴克中國公共事務部傳播總監王星蓉在給《中國企業報》記者的書面回應中稱:“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運營成本和市場動因是完全不同的。此外,和美國市場相比,中國市場尚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在此階段有很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因此星巴克在中國的利潤并不比美國高。我們的投入是希望保證我們的顧客能享受到全方位的星巴克體驗,包括咖啡館體驗、品質和創新、優質服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