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移動智能終端市場保持了高速增長,2012年總出貨量超過12億部;與此同時,中國智能終端市場也被引爆,2012年全國智能終端出貨量達到2.58億部,智能終端已超過功能機,成為手機市場上絕對的主流,預計2013年智能終端在移動用戶中的滲透率將超過50%。然而在這個欣欣向榮的市場中,卻隱藏著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國產品牌表現究竟如何?國產品牌的短板在哪里?包括芯片、制造乃至電信運營商等在內的智能終端產業鏈,各個環節面臨的新變化和新挑戰又有哪些?——編者
近幾年,我國智能手機市場異常火暴,出貨量連年翻番,新增機型層出不窮。2013年1月~8月,我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86億部,同比增長100.3%,市場占有率達到72.2%;上市智能手機新機型1659款,同比增長29.7%。面對如此紅火的市場,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智能手機制造陣營。據統計,2012年國內生產智能手機的廠商近400家,比上年增長221.7%,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在如此紛繁的市場中,用戶對于不同品牌的手機評價到底如何?國內廠商如何贏得用戶認同?
為了尋找到答案,部電信研究院的相關課題組,構建了智能手機滿意度模型,展開了相關調查研究。通過采用計算機輔助電話訪問的調查方式,共計完成成功樣本2479份,重點覆蓋市場占有率位居前列的9個手機品牌,包括三星、蘋果(531.91,6.95,1.32%)、諾基亞(7.15,-0.14,-1.92%)、摩托羅拉、HTC,以及中興、華為、聯想、酷派等。這次調研,到底有哪些發現呢?
不同品牌的用戶滿意度存在巨大差異
目前,我國智能手機在用戶體驗、感知方面與用戶預期存在差距,用戶滿意度水平整體偏低,不同品牌之間差異較大。
數據顯示,我國智能手機總體滿意度指數為69.6分,與平板電視和基礎電信業務的用戶滿意度相比,處于較低水平。這固然與用戶預期有關,但也說明了存在著較大的提升空間。
同時,研究還發現,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機用戶滿意度差距明顯,同檔次的國外品牌滿意度普遍高于國產品牌。國外品牌和國產品牌兩大陣營內部也有較大差異。國外CYE品牌中,蘋果、三星強勢崛起,用戶認可度高,而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等昔日的手機帝國表現相對弱勢,滿意度甚至低于行業總體水平;國產品牌中,華為、聯想等品牌在用戶感知和認可度方面嶄露頭角。
品牌形象和感知質量國產品牌的短板
經滿意度模型測算發現,在直接和間接影響智能手機用戶滿意度的各項要素中,對滿意度影響程度最大的為感知質量,其次為品牌形象,再次為價值感知。從數據上看,國產品牌在感知質量和品牌形象方面與國外主流品牌存在差距,是短板所在。
在品牌形象方面,國產品牌與國外品牌差距非常明顯。從調查數據來看,“中華酷聯”的品牌評價均低于行業總體水平,這四者中品牌形象最好的華為與國外品牌形象最好的蘋果,用戶評價相差超過15分。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構成品牌形象的各項指標中,國產手機在品牌知名度方面的劣勢最為明顯,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國產品牌的整體滿意度水平,其中酷派的知名度評價僅為56.2分,遠低于調研的其他品牌。而在國內市場上,“中華酷聯”尚屬于知名品牌,與蘋果、三星等品牌仍存在如此差距,對于國內其他品牌來講,提升品牌形象更是當務之急。
在感知質量方面,國產品牌與國外品牌亦存在較大差距。數據顯示,“中華酷聯”中得分最高的聯想手機,與國外品牌陣營中得分最高的蘋果手機差距超過10分。
進一步量化分析構成感知質量的外觀工藝、硬件配置、功能設計、操作易用性、性能可靠性和服務支持等細分指標發現,性能可靠性和硬件配置兩方面是除品牌知名度外,形成各品牌間滿意度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國產品牌最為突出的短板,用戶改進需求強烈。數據顯示,分別有41.5%和42.5%的“中華酷聯”用戶希望改進手機的硬件配置和性能可靠性,高于國外手機用戶10.9和5.3個百分點;其中,電池待機時間是所有手機用戶意見的集中體現。另外,服務支持是這幾項指標中行業的普遍短板。對于蘋果、三星等手機問題尤為突出,有27.8%的蘋果用戶和20.4%的三星用戶對于服務支持表示不滿,問題提及率明顯高于其他品牌,意見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務方式、服務年限、售后網點分布、客服人員態度等方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