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1CBR》記者問及百度金融產品與阿里巴巴的余額寶相比,有什么差異化優勢時,該內部人士表示,每個互聯網公司都會根據現有的優勢發展金融產品,百度最大的優勢就是掌握了大量對理財類信息的搜索數據。相對于已經被競爭對手大規模交易線上化的零售和個人銀行而言,理財產品的專業性更強,老百姓不會直接購買,大多會先通過互聯網搜索自己想要購買的理財產品類型和信息。據他給出的數據,2013年百度金融理財類總搜索量每日達到3.3億次。“通過大數據分析與挖掘技術,我們可以把這些第一手的客戶信息歸類,基于用戶體驗進行金融產品的定制和購買創新。”
百度相關人士告訴《21CBR》記者,“百發”計劃只是公司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第一炮,“未來要從‘眾籌金融’、‘粉絲金融’和‘團購金融’三個方面發力。”“眾籌金融”指匯集互聯網用戶的小額資金,與銀行進行溝通,為其實現更高收益目標;“粉絲金融”則是將特定粉絲群體與金融機構的創新產品結合,各取所需,“有點像建設銀行為中國好聲音的粉絲發行專屬信用卡的性質”;“團購金融”對用戶而言,可以快速獲得金融機構提供的定制型金融服務,另一方面則可以幫助金融機構降低獲取客戶的成本。至于如何實現理財產品的高收益,與百度合作的華夏基金內部人士告訴《21CBR》記者,線上理財產品和網上購物是一個道理:“網購的價格優勢無非在于省掉了鋪租和人工等很多中間成本。一個理財產品如果通過銀行或券商等其他發行渠道,中間成本是個大頭,到客戶手上時收益率也瓜分得差不多了。如果作為渠道的互聯網公司愿意讓利,收益率是有再往上走的空間的。”
未完待續
“百發”高調出臺,刺痛互聯網行業對手,同樣引起銀行業波瀾。
盡管已經主動“糾偏”,百度對于證監會官微發布的《關于媒體報道百度百發保本保收益理財計劃事宜的回應》還是有些應對不及。證監會引用《基金法》規定,公開披露基金信息不得有預測投資業績、違規承諾收益或者承擔損失等行為。百度相關人士就此向《21CBR》記者做的最新回應是,百度金融中心將“在政府相關主管機構的指導下,遵章合規運營”。
有互聯網業內人士向《21CBR》記者表示,百度這次為了后發制人太過高調,在打得頭破血流的互聯網領域被抓住了痛腳:“現在互聯網行業要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也很不容易,就算自己的活力暫時不對準理財這塊,競爭對手也別想輕易就順桿兒爬上去。”
深諳金融內部運作的葉偉其則認為,“百發”產品為推動存款利率市場化的倒逼機制又猛踩了一下油門:“目前貨幣市場基金的功能和體驗已經越來越接近于銀行存款,而我國的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明顯高于活期存款利率,利差在4個百分點左右。‘百發’賺的實際上是利率市場化時間差的錢,但是它走得太過了。”
葉偉其表示,百度這次高調提出保本保收益及8%的高收益,已經徹底刺痛了銀行業的神經。中資銀行當前壟斷利差的最大來源——活期存款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分流壓力。“百度不但想跟同行分互聯網金融這杯羹,還想要跟傳統銀行大佬分這杯羹,銀行業未必會爽快答應。證監會這次的高調提醒,不只是百度的競爭對手,也可能有來自銀行業的壓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