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是什么讓小貸一夜之間成了“香餑餑”
筆者在錢lady上一期曾分析過p2p網貸平臺,作為互聯網公司,要涉足小貸,同樣,因為首先自己平臺,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房產平臺,都能夠便利快捷地找到哪些需要借錢的人。至于錢,各家也都賬上真金白銀不少,所以,做個小額貸款難度不大。
其次,則是小額貸款市場的需求長期處于供給不足狀態,據海通證券的一份報告,小額貸款市場實際利率在30%-40%,小微企業融資難,貸款期限短,需求急,再加上銀行受制于審貸成本和監管成本限制,客戶下沉有限。
官方統計的數據是,我國目前有小微及個體商戶 8400 萬戶,占到企業比例的99% 以上,但獲得貸款支持進展經營性貸款的 24%,市場潛力巨大。
第三個原因則是宏觀經濟環境,2009 年經濟加杠桿后,社會對資金需求旺盛,對于企業而言,帶著負債經營是提升盈利常規路徑,而隨著信貸額度控制和貨幣政策轉向,經濟趨于去杠桿化,原有的杠桿模式仍然需要繼續融資維持,市場整體資金面緊張。
7.對于互聯網公司,“香餑餑”到底“香”在哪里
首先,互聯網公司可以依靠平臺優勢獲得小微客戶,邊際成本幾乎為零,適用與小微客戶小額、短期、高頻的理財和融資需求,電子金融化解決了傳統銀行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的問題。
第二點,互聯網公司依托電子商務平臺和支付平臺,實現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閉環運行,從而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第三點,互聯網公司能依托阿里云計算能力,能夠更好的對商戶的經營信息進行收集、整合和分析,幫助進行風險控制分析。
海通證券做過一份金融機構與類金融機構在小微貸款審核效率上的權重對比圖,其中以阿里小貸為例,在成本上,阿里只需要2,但在信息掌握度、審核技術、審核有效度上,阿里小貸分別占到4,4,10。(見下圖)
8.互聯網小貸的風控怎么做?
因為互聯網公司涉足小貸業務,一開始的商業模式就跟銀行的小額貸款不同,無論是信用評價還是風險,都是兩套路子。
大致而言,互聯網巨頭們做小貸業務的風控方式有三種,一是大數定律,因為互聯網公司依靠自己的網絡平臺有成本優勢,貸款額度較小,周期短,周轉也款,所以,阿里小貸目前的不良率約為 0.53% ,低于銀行的平均不良率水平。
第二種風控方式則是封閉流程,因為有電商平臺,有房產平臺,所以,互聯網公司能夠在自己內部的信息流、數據流、物流甚至現金流之間形成閉環,從而降低風險因素。
第三種風控方式則是大數據,因為互聯網公司都有云端數據存儲,所以,只要能將這些數據充分挖掘,形成風險控制模型。
以下是阿里小貸在貸前、貸中、貸后的風控方法
9.互聯網小貸自己的痛點又在哪里?
看上去這么美麗的互聯網公司涉足小貸,是要解決無數小微企業沒有錢的痛點,那么自己又有哪些痛點呢?
首先,既然是給別人解決錢的問題,那么,自己就得非常有錢,這樣才能用自己的資本金放貸款吃利差,那也就是說,跟銀行海量的存款相比,無論如何,互聯網巨頭錢袋子可能還需要更加充實。
第二個痛點則是盡管有了充裕的錢袋子,但放款是有要求的,按照目前國家對小貸公司放款的規定,只能是資本金的1.5,也就說,阿里的小貸公司注冊資本是16億,按1.5倍數比例,最多放款24億。
第三個痛點則來自經營地域范圍,按目前的小貸公司的相關規定,包括阿里小貸,也只能給淘寶、天貓等在浙江和重慶的商戶發放貸款,其他區域的商戶因為有注冊地限制不能發放。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