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民到億萬富豪有多遠? ■企業家在中國是非常稀缺的人力資源。
■從1994年辭官下海算起,彭鴻斌從商才6年。他所創建的圣象公司,更是在短短4年間成長為中國地板市場的第一品牌,僅圣象品牌就值幾億元。
■這是中國市場經濟二十世紀末創造的一個奇跡。
■彭鴻斌總說自己是農民的兒子。從平民到億萬富翁,從外交官到企業家,這里一定有什么奧秘!
外交部里辭官人
老師用樸質的語言激勵這個農民的兒子,一定要考到北京去!考上,穿皮鞋;考不上,還穿草鞋。1986年,他以四川省文科類高考第二名的身份,跨進中國人民大學。
1990年夏天,彭鴻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外交部。在外交部當英語翻譯的日子里,睿智勤奮的彭鴻斌得了個好人緣,領導和同事們待他極好。在他的人生道路上鋪滿了鮮花,他完全可以按部就班地往上一級級攀升,然而,1994年4月,彭鴻斌遞上了辭職報告。外交部的幾千人被震驚了:沒有這個先例嘛——報告自然無下文。
中國本質上是一個“官本位”思想濃厚的國度。幾千年封建統治灌輸的就是“學而優則仕”的思想,盡管到了新社會,“官本位”依然有它肥沃的土壤。從外交部“下海”去當個體戶,在同事和家人看來,彭鴻斌無異是個瘋子!
他的同學鄧元山是計劃經濟系的,現在是廣東圣象公司總經理。彭鴻斌辭職時,他恰好路過北京看望他。那時候,彭鴻斌剛剛結婚,窮極了,住在南池子外交學會的一間小房子里。為了招待老同學,彭鴻斌買了雞脖、雞雜來自己燒。缺盆少碗,彭鴻斌就去向同事借。一向關系不錯的那位同事不理解他,不肯借,大家弄得很尷尬。
彭鴻斌終于不辭而別。他精力太旺盛了,不愿在人才過剩的機關里庸庸碌碌地度過一生。既然未來可以計算出來,那就換個環境找出一條路,走一條更能實現自我的路。
彭鴻斌今天回憶起來這件事,并不埋怨同事的人情涼薄,他說:“當我的未來可以計算出來的時候,我就渴望去走另一條更能表現自己的路子。既然出來不會很差,那起碼會覺得比留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