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宜興范道鎮的街頭問起蔣錫培,不少人都會豎起大拇指。人們會向你介紹,蔣錫培是一個銷售天才、慈善家、朋友遍天下的人、優秀的企業家,還有他的節約、熱情,他為范道鄉所做的貢獻,但最后他們一定不會忘記告訴你,蔣錫培還是個充滿智慧的冒險家。
冒險從他與企業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就已經開始。
1963年,蔣錫培出生于宜興范道鄉一個貧窮的家庭,父母都是當地的農民。那時蔣錫培的最大心愿就是邁進大學的校門,但是現實是殘酷的,他僅以幾分之差落榜了。
高考的失意讓他痛苦了很久,但為了不再給父母增加壓力,年僅17歲的他毅然離家去杭州跟著二哥學修鐘表。“當時惟一的愿望就是掙夠5萬元,回家給父母蓋一幢三層小樓。”
在當時的經濟狀況下,掙5萬塊錢談何容易。但靠著誠信服務,一年時間,他真的賺到了5萬元。
這次成功的經歷給了他很大的自信,高考落榜的陰影一揮而去。每當回味起自己初涉“商海”沒嗆幾口水就學會游泳的幸運之事,蔣錫培打心底兒感激父母。“沒有父母那時時、事事、處處的千叮嚀萬囑咐,沒有父母那‘待人要厚道,處事要誠實,辦事要信用’的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就不會有我的第一桶金。”
在杭州五年修表的日子里,蔣錫培見識了大都市的繁華,大都市人的生活。這里的一切,對在以前連火車都沒有坐過的他來說,處處充滿了誘惑。
想想范道鄉親們貧困的生活,他蒙生了回鄉辦廠的念頭,拿著自己五年賺來的辛苦錢,回到了范道,承包了當時瀕臨破產的范道儀表儀器廠。
那是一個爛攤子,很多人都勸他不要管這個廠子,說他在冒險。但蔣說,他當時只有一個想法:范道只有這么一個企業,不能讓這惟一的企業也倒閉。他壓上了所有的積蓄,還向親戚朋友借了很多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