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山寨工廠的魅力安在?
李嘉誠此舉,一是受新興產業的誘惑;二是塑膠公司老板的“慫恿”。
20世紀40年代中期,塑膠工業在歐美發達國家興起。香港作為全方位開放的世界自由貿易港,市面上很快就出現從歐美輸入的塑膠料制品。 塑膠制品易成型,質量輕,色彩豐富,美觀適用,能夠替代眾多的木質或金屬制品。塑膠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點,但這些缺點,被人們趨趕時髦的風氣所湮沒。時至今日,塑膠制品仍大行其道。
李嘉誠在推銷五金制品之時,就敏感到塑膠制品的巨大威脅。最初,塑膠制品是奢侈品,價格昂貴,消費者皆是富裕階層。塑膠制品的價格一直呈下降趨勢,舶來品愈來愈多,尤其是港產塑膠制品面市,造成價格大跌。李嘉誠清晰地意識到,要不了多久,塑膠制品將會成為價廉的大眾消費品。
香港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地方,香港沒有傳統工業,它與世界有廣泛的聯系,能夠迅速地引進適宜在本港發展的產業。最初的塑膠廠屈指可數,但很快成雨后春筍的發展趨勢。
美國汽車業驕子,曾任福特公司總經理、克萊斯勒公司董事長的艾柯卡指出,20世紀前葉,產業是制造家的天下,社會商品相對匱乏,生產出來就會變成錢。到20世紀后葉,社會商品日趨飽和,廠家競爭激烈,生產出的產品,非得竭力推銷出去才能產生效益。因此,執產業牛耳者,由制造大師轉為推銷大師。
艾柯卡本人、松下電器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等,莫不是以推銷見長,把推銷與制造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美國早期的產業巨子,汽車大王福特、鋼鐵大王卡耐基、波音飛機之父波音等,皆是制造家或發明家。
塑膠褲帶公司的老板,是個具有現代意識的經營者。他靠塑膠褲帶起家,短短的一年,開發出十多個產品。香港的塑膠廠愈來愈多,競爭也將愈來愈激烈。老板四處招聘推銷員,前后有二十多人做過推銷,真正能勝任者寥寥無幾。
老板自己也常常出馬推銷。他到酒店推銷塑膠桶時,與推銷白鐵桶的李嘉誠不期相遇。李嘉誠成了老板手下的敗將,酒店更青睞塑膠桶,而不惜廢掉進白鐵桶的口頭協議。
不打不相識。李嘉誠雖敗在塑膠公司老板手下,他的推銷才能卻深得老板賞識。老板認為,李嘉誠未推銷出白鐵桶,問題在白鐵桶本身,而不是他的推銷術火候欠佳。老板有意與李嘉誠交朋友,約他去喝晚茶,誠心竭意拉李嘉誠加盟。
言談中,李嘉誠表現出對新行業的濃厚興趣。但他說:“老大(老板)還算蠻器重我,我去他廠做事沒多久就走恐不太好。”
“晚走不如早走,你總不會一輩子埋在小小的五金廠吧?看這形勢,五金難得有大前途。”
這正是李嘉誠所不愿的。他離開舅父的公司出來找工,只是作為人生的磨煉,而不是作為終身的追求。
李嘉誠終于跳出了五金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