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氏父子賣藥賣出名
1900年,20歲的項松茂到上海中央藥房做司賬,他辦事有責任心,經手業務一絲不茍,為此受到老板器重。
1904年,他被派往漢口分店任經理,有了獨擋一面、施展才華的機會。不過心中仍感抱憾,因藥房里賣的畢竟是歐美或日本的新藥,他盼望有一天能賣中國人制造的新藥。說來也巧,以成藥“艾羅補腦汁”打響的黃楚九這時也到漢口,他和項松茂一交談,連翹大姆指問他:“能不能到他的上海五洲大藥房去管事?”項松茂慎重考慮許久后反問他:“你能不能把經營權全委托我?”黃楚九一口答應。
這樣,項松茂來到上海進了五洲,他立下“勤儉”二字為店訓,先從資金安排上下手,把占用的無效益資金轉充營業資金,出盡一些長期滯銷的存貨,流動資金不再借貸便增加到15000兩規銀。再把上海當年四馬路即福州路靠廣西路口的老店址盤掉,搬到同一條路上南北通衢的河南路口新店址。1912年,滿清皇帝下臺的這年6月,上海等大都市一派振興實業的呼聲,五洲新店開張了。
店里原有一合藥間,僅能配置一些中成藥。他補充資金、增聘留學歸來的技術人員,新添生產設備,推出了“人造自來血”這一新藥作為品牌產品。“人造自來血”色質鮮紅,含有治療貧血的配方,出品后得到中國政府和租界當局藥品批文,一時大受歡迎。當年中國人被人譏為“東亞病夫”實際大量是貧血病人,這個藥對它有特效,正可稱“對癥賣藥”。
隨后,他又在廣告宣傳、產品質量、包裝裝潢上不斷下功夫,兩三年中,該產品竟飄洋過海,名聲大噪。滾滾財源是不言而喻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