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堂在澳大利亞創業的故事
cye.com.cn
時間:2006-8-21 9:44:31 來源:開封日報
作者:任青山 我來說兩句 |
|
 |
|
踏上異國他鄉的土地
在工作和學習之余,韓玉堂非常注意留心國內外教育教學方面的信息。最終,他選定去澳大利亞讀碩士研究生。他說,澳大利亞是個美麗富饒的國家,畜牧業頗為發達,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還有袋鼠、樹袋熊和袋貍等許多動物,他從小對那里就心馳神往。目標確定后,韓玉堂刻苦攻讀,放棄了幾乎所有的節假日,有時甚至通宵達旦。1990年,他報考了澳大利亞的幾所大學,最后被西澳大利亞大學國際經貿法系錄取。
當時,國外大學對中國留學生的獎學金已基本取消,到澳大利亞讀書需要3萬多元的費用。機會相當寶貴,韓玉堂決定貸款讀書。這時,一些好心的親戚朋友給他潑冷水:“你一個月50多元的工資,40年不吃不喝才能還上這3萬多元的貸款,你可得慎重考慮啊!”韓玉堂是個看準了道決不回頭的人,他說:“哪怕到了那里拉棍要飯,我也要抓住這次機會!”
說歸說,但等他真的踏上了異國他鄉的土地,一種背井離鄉的落寞和無可名狀的孤獨感還是襲上了他的心頭。家國萬里,無依無靠,一切從頭開始,前途不得而知。到澳大利亞的第二天,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招工廣告,尋找打工的機會,他要用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完成學業。韓玉堂說:“到了這里,一切都是從零開始,不管你出國前的背景如何,基礎如何,生存是第一位的,需要的是實干與拼搏。”
體力勞動最繁重的一年
1991年,是韓玉堂在澳大利亞體力勞動最繁重的一年。他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私營農場摘青椒,一小時收入8澳元。由于學校沒有開學,他每天可以干8個小時。每天,他不停地勞作,累得精疲力盡,中午,他還要頂著35℃的高溫加班,熱得他頭暈眼花。雖然是很簡單的體力勞動,但卻異常繁重,韓玉堂咬牙堅持下去,始終不曾退卻半步。
后來,學校開學了,韓玉堂不得不放棄了這份工作,但他很快又在一家比薩店找到了一份做清潔工的活。這樣,他白天讀書,晚上工作,每小時可收入9.3澳元。澳大利亞的土壤條件和地理位置很適宜種植葡萄,這里的葡萄園相當多。放假期間,韓玉堂就到葡萄園給人家摘葡萄,雖然比前兩份工作辛苦一些,但收入要相對高一些。他每天4點開始干活,直到太陽落山才返回宿舍,最多一天要工作16個小時,一天收入400澳元。在此期間,韓玉堂還干過管理西瓜的工作。他說:“我們開封盛產西瓜,這活我從小就干過,手也不生。”
韓玉堂一邊打工,一邊求學,兩年的課程,他僅用了一年就讀完了。在讀書期間,他不放過任何一次上進的機會,考取了澳大利亞國家高級中英文翻譯,取得了從事翻譯工作的資格認證,為以后尋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韓玉堂說:“在這一年里,我飽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說來一言難盡,但我從來沒想過放棄和退卻,這一年也是我生存意志最強的一段時間。”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