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康談人生
理想--“先制定小目標 循序漸進”
戴志康1998年的時候寫過一篇日記,希望出國留學,在國際一些大公司工作幾年,再回到國內建立自己的企業,能夠實現自己的盈利,在2010年之后去實現一個更大的飛躍,包括在畢業之后希望買一輛車,希望有一家自己的公司。這些理想除了出國留學沒有實現之后,其他都實現了。
“我總是先制定一個小目標,當要靠近這個小目標的時候再設計一個大一點的目標,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給自己一個持之以恒的動力。”
學習--“按需所學”
在被問及有關學習的問題時,戴志康覺得應該按需所學,也就是說需要什么東西就去學什么東西,而“不是為了一張證書和文憑去學習”。“如果在管理上出現瓶頸,我會有針對性參加一些班和課程,根據實際情況來學習。”
他說,他小時候看得最多的書不是課本和習題集,而是新華字典和英文字典。因為他覺得需要了解某個東西時就翻開字典來查這個東西。他總是習慣在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的學習和積累,還有和身邊的伙伴和同事學,然后積累起來成自己學到的知識。
生活--“想的比較少”
對于生活,戴志康現在想的比較少,因為他現在幾乎80%、90%的精力都是怎么把工作做的更好,怎么建立一個有影響力和實力的互聯網企業。他認為滿足一個人基本生活是非常容易的,而且自己早就滿足了,在大學的時候一個月就賺幾萬塊錢。來到北京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買了一個房子,第二件事情就是買了一輛車,然后買了一些很便宜的衣服。他覺得這些足夠了,并不奢求要一個豪宅。
戴志康覺得每個人的生活是為了將來在老的一天,覺得一輩子做了很多事情,做了很多值得去回味和回憶的事情,有價值的事情。所以從生活角度考慮,“是為了以后回憶的時候,不會覺得很空虛和失落,因為自己做了一些事情,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
社會服務--“支持教育事業”,當一個大學教師
戴志康說當他未來資產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他會拿出很多錢去支持教育事業,因為他覺得教育這個行業對下一代的影響非常大,一個好的老師或者一套好的教材會影響一大批人。他自己也有一個理想:“在30歲、40歲之后,在大學里面當一個老師,以自己的經歷給學生講講課。”他認為自己的創業故事可能會激勵和啟發一些人,所以很樂意和大家分享這些經歷和故事。
至于在社會事務領域和一些商業領域,他希望在遵循自己個性的前提下,盡可能做一些事情。做這個事情的前提是為某一個特定的群體,比如為一個用戶,或者為一些青少年,或者為投入這個職業的一些人有所幫助,給他們帶來一些精神和物質上的東西。
戴志康寄語青少年
“歷史都是由普通人創造的”。把握歷史,創造歷史的一個人,都是從普通人成長起來的,他一開始和普通人沒有什么不同,如果有不同的話,那就是有執著的精神和勇氣,他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堅持下去,這是關于情商的問題。“勇敢是什么呢?不是意識不到前面的困難,而是你意識到困難還往前沖,因為你覺得自己能克服這些困難。”
戴志康說,每一個人,不管在創業還是求職,都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個人物,太把自己當回事,非要找一個好的公司、好的工作、好的老板、甚至是好的座位,那么你并不是抱著進取和學習的心態做事情。”
“話說回來,你又不能把自己太不當回事。你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你要認識到自己在工作當中最核心的一個立足點,比如我之前想做軟件開發,或者做技術是我比別人擅長的地方,后來我發現確實是這樣。因為我和朋友一起學的時候,比身邊的朋友要快。我覺得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也不要不把自己當回事。”(記者白璐璐 鄭敬夫)
小資料鏈接:戴志康創業經歷
作為北京康盛世紀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戴志康先生是一個出生于1981年的年輕人,2004年畢業于哈爾濱工程大學,雖然專業是通信工程,但對軟件開發情有獨鐘。2001年,設計開發出論壇系統Discuz!;2002年,成立博卡先鋒軟件開發有限公司;2003年,Discuz!經國家版權局審核通過并注冊登記;2004年初,在中關村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康盛世紀科技有限公司(現更名為康盛創想),專門從事論壇軟件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2006年元月,發布免費宣言,提出螞蟻雄兵戰略;2006年上半年,獲國際著名風險投資公司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投資,成為第一家贏得風險投資的互聯網社區軟件公司;2006年6月,康盛創想(Comsenz)的Discuz!社區論壇軟件系統在第四屆“軟交會”上榮獲“中國十大軟件自主創新產品獎”;2006年8月,康盛創想(Comsenz)入圍美國著名風險投資雜志RedHerring評選的“2006亞洲百強私營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