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昆蟲串成財富鏈 張康良筆挺的鼻梁上架著一副金邊眼睛,有著文雅、睿智的書生氣質。可就是這個小伙子,在隨處可見的小蟲子上發現商機,并鍥而不舍地去挖掘這個被別人認為不值得一提的“蟲子經濟”。現在他的身價已經達到了上百萬。
苦學專業知識 為成功打下基礎
張康良出生在江西豐城的一個普通干部家庭。山清水秀的家鄉一到春天就處處鳥啼蟲鳴,調皮的張康良喜歡在這時候捕捉各種各樣有趣的昆蟲。能成為一名研究昆蟲的學者,是他當時最大的愿望。大學時張康良選擇了當地農大的植物保護專業。
大學4年里,張康良將全部精力用于和各種蟲子打交道。他用獎學金買來氰化鉀、鹽酸、伊紅、鑷子、染色玻璃器皿、封塑機等材料和工具,學習制作昆蟲標本,大學期間他自制了幾百個昆蟲標本,這使得他的制作標本的技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張康良從沒有想到小蟲子可以有商機。直到有一次,他與一個同學去書店,書店外的一個小攤床吸引了他的注意。柜臺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琥珀蟲、用途也各不相同,有手機掛墜、小飾物等等,品種還真的很多。上前一問價格才知道原來這個東西價錢還不低呢。可是盡管這樣,在柜臺前挑的人還真多。這讓他有點動心了:制作琥珀標本應該是比較容易的,而琥珀飾品成本不高,利潤卻不小,且自己又是學這個專業的,制作產品比賣的這些還要好,說不定賣琥珀飾品真的可以走出一條致富路呢。
賣昆蟲飾品 掘得第一桶金
畢業那年,同學們都到江浙、廣東等沿海地區尋找工作機會,張康良卻去了昆明,同寢室的室友都說他研究昆蟲著了魔。
半個月后,風塵仆仆的張康良揣著一份人造琥珀的代銷合同和近千人造琥珀回到了南昌。自己做有點來不及了,他要先用別人的產品考察一下市場。他在昌北學院區租了一間12平方米的店面。“奇異蟲精品屋”正式開張。同時,他又運用書上看到的知識,給琥珀做了好多帶有深化色彩的宣傳。“琥珀”在西方傳說中是美人魚的眼淚,美麗的昆蟲被包裹在晶瑩透明的琥珀里,栩栩如生,引得不少大學生、情侶駐足。
張康良的人造琥珀一開始銷量就不錯,可惜成本太高,每件成品賣20元左右,利潤只有3~4元,每個月只有六七百元的利潤。從不安于現狀的張康良對此并不滿足,他開始有了新的想法。
6月份是應屆畢業生離校的時間,張康良抓住這個時機,決定自己做琥珀飾品賣。他先花4000元錢從湖南株洲的一個工藝品引進人造樹脂琥珀的全套加工技術。對于人造琥珀的昆蟲材料,張康良就地取材,成本很低。為了擴大宣傳效果,他印了1000份“DIY精美琥珀———包裹四年真情”的名片在高校學生中散發。將各種昆蟲的圖樣印制好后,并根據它們不同的特性附上煽情的贈言,如:“知了———知了一生情”,“天牛———幾年后你當老總比它更牛”,“蝴蝶———纏綿一世”,“螢火蟲———謝謝你燃起我的心燈”……使顧客們體味到DIY琥珀的特有情趣。同時他也鼓勵顧客們將自己捕來的昆蟲進行加工或訂做。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凈掙了4680元,張康良第一次體會到生意人才有的興奮。
用賺來的這些錢,張康良和女友去了趟深圳的海洋公園。他從深圳的彩燭館得到啟發,將定型琥珀的模具紙盒加工成圓形、心形、三角形、五星形,并在琥珀中加入了不同的香型和色彩……張康良還根據客戶的特殊要求將情侶照、簽名、座右銘燈鑄入各種形狀的琥珀內,讓人愛不釋手、百玩不厭。
時尚大學生對之更加青睞,“奇異蟲精品屋”的名氣也隨之擴大,連附近一些禮品店、旅游紀念品店的老板都來這里訂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