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財富鏈 自建養殖基地
隨著人造琥珀的熱銷,張康良發現僅靠自己捕捉和零散收集遠遠解決不了蟲源匱乏的問題。2001年,通過一系列市場調查,他有了自己培育、繁殖昆蟲的打算,并試圖利用這些培育昆蟲制作各種昆蟲標本。
當年4月,張康良在南昌進賢租了10畝地,投資8萬元,建了昆蟲基地。起初,由于培育技術不到位,出現部分昆蟲種群大量死亡的現象。他到圖書館查詢昆蟲資料、聘請昆蟲學教授當顧問、培訓技術人員,以實現昆蟲生產的工廠化和低成本運作。
螞蟻、蝴蝶、甲蟲等常見昆蟲比較容易培育,可一些極具觀賞性和收藏價值的稀少品種卻難以人工繁殖,張康良便到福建武夷山,歷時20多天,建立了10多個采購點。從此,全市第一家集昆蟲養殖、收購、加工的基地正式開始運營。
開發學校市場 創建活體昆蟲展覽基地
一次,張康良的朋友帶兒子來昆蟲基地玩耍,小家伙對昆蟲很感興趣,直嚷嚷著要親手摸一摸這些小蟲子。他突然想到,昆蟲不僅要為大學生、成年人服務,還應該吸引中小學生的目光,能不能將昆蟲基地向小朋友展覽呢?
經過一段時間運作,2001年國慶節,張康良的昆蟲基地經過裝修,加上草坪、綠樹、水池作為點綴,正式向市民開放。在這里,跟著父母來的孩子們認識了蝗蟲、稻螟蟲、地老虎、蚜蟲等害蟲,也看到了蠶寶寶、蝴蝶在不同時期的各式模樣,還從講解員那里學到了一些昆蟲知識。為了提高孩子們的參與意識,昆蟲基地還提供顧客參與制作昆蟲標本的服務。國慶節七天,僅門票收入就達到了數千元。3個月后,不斷擴大影響的昆蟲基地開始向學校推銷各種昆蟲標本,對于訂做100個標本以上的學校,在一年內可對該校學生免受參觀費。
另外,在張康良的昆蟲基地里,還有各種昆蟲標本、人工琥珀、紀念冊,甚至用來做寵物的昆蟲活體(獨角仙、蜘蛛、蟈蟈、蜈蚣、蝸牛)出售。隨著服務項目的增多和提升,更多的游客喜歡利用休息日來昆蟲基地游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