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盯變化調整目標 特色蟲店賺足錢
2002年6月,張康良去云南怒江游玩,看到當地獨龍族山民們用野山蜂蛹做的美食。這又觸動了張康良的神經———昆蟲不僅能觀賞,還可以食用,螞蟻、蝗蟲、蟬、胡蜂、蟋蟀、蠶蛹等都可以入菜。
有了新想法的張康良,4次前往廣東、云南、貴州,并高薪聘來擅長烹飪昆蟲的廚師,專門培養的本地廚師共同開發系列蟲食品。11月,張康良用1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在南昌市的繁華路段租下300多平方米的店面,向食蟲業進軍。
因為本土人對食蟲在心理上尚不能接收,食蟲店一開始生意冷清。張康良就打出食補食療的口號,向人們宣傳食蟲能夠增強精力、補腎健脾,向人們宣傳食蟲能夠增強精力、補腎健脾,并將服務對象鎖定在40歲左右的中年男人身上。他們還把做好的昆蟲點心在大餐館里配送,以培養食蟲族,并附贈名片。
2002年12月10日,張康良和本地的烹飪協會共同舉辦了一次昆蟲美食節,向食客們宣傳昆蟲是高蛋白、營養豐富、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低的綠色食品。為了讓大眾接受昆蟲食品,他們改進了昆蟲的加工方法,推出香醇、加辣等不同口味,請過往路人免費品嘗。
早已吃厭雞鴨魚肉的食客們開始慕名來到食蟲店。張康良很清楚,昆蟲食品不能僅僅以新奇特來滿足消費者,口味、菜式也是食客非常注意的。面對不同的消費者,食蟲店在原有品種的基礎上,又推出了螞蟻羹、糖醋神蟲、玄駒豆腐等10道各具特色的蟲菜,合稱為全蟲宴。
食蟲店每天的顧客平均有200多人次,營業額達到8000元,這比昆蟲基地的利潤翻了兩番,年輕的張康良開始對“步步領先、才能步步為營”這句市場定律有了深刻體會。
就在張康良的食蟲店生意紅火時,他又發現了一個新的商機。
2004年,張康良發現在現代都市里,一些休閑娛樂場所過于雷同、單一,年輕人喜歡在酒吧、咖啡廳、茶座里泡,而中年人會上舞場,健身館消磨時間,能不能將昆蟲和娛樂休閑結合起來,讓忙碌的都市人通過小蟲來放松心情呢?
善于審時度勢的張康良萌發了創辦昆蟲休閑館的想法。開業前,他投入了4萬元進行廣告宣傳,并在當地搞了一次免費的活體昆蟲展,種類有1000多種。
“情人節,同你的青蛙王子食蟲”,這是張康良的“蟲蟲館”在2004年2月14日打出的宣傳口號。新開張的蟲蟲館裝飾一新,門口擺著一只巨大的甲克蟲模型,館內墻壁上也掛滿了各種昆蟲藝術品。這家獨特品味的都市會所,很快就吸引了一些追求刺激的年輕人。
蟲蟲館有了名氣后,一些昆蟲愛好者也慕名而來。從不愿意錯過商機的張康良也適時購進一批價格低、質量好的外國昆蟲標本,提供給客人們,其中包括南洋大兜蟲、澳洲大黃金花蟲、霸王蝶、南美大象兜、白紋大角金龜等品種。為了提高蟲蟲館的標本交易水準,昆蟲吧里還增加了傳真服務和網絡查詢,以方便顧客。
2005年初,張康良花1、6萬元買了一對有蝴蝶亞軍之稱的“藍鉆石”每天夜里閃著絢麗的藍色熒光,迎接著來蟲蟲館的八方來客……目前,張康良的昆蟲產業已形成了生產、繁殖、加工、銷售的一整套經營模式。“蟲王”如何能在短時間內取得這么大的成績呢,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處處留心皆學問,適合自己的行業就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