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第一超越第一
贏周刊:也就是說百度一直跟隨用戶的變化在變,但這些變化中誕生的產品目前還不能給百度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您是如何考慮的?
李:它們能夠給我們的用戶或網民帶來價值,這是最重要的。
其實,很多人是從其他的搜索引擎轉到百度來的。那么他們也會使用百度的網頁檢索。而百度網頁檢索仍然是百度流量第一大的頻道。那么這個頻道是目前來說百度盈利的主要來源。所以它們之間實際上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
贏周刊:因此,搜索引擎依舊是百度的核心產品,而競價排名仍舊是百度的核心商業模式?
李:是的,競價排名從2001年開始就是我們的核心的商業模式,也是全世界所有主流搜索引擎的商業模式。這一點,我想在短期內也不會改變。
很多百度的產品都是在頭一兩年不太考慮盈利的問題。水到渠成吧。我也不能說永遠不盈利,但是這個事情現在還沒想過。
贏周刊:但是互聯網變化這么快,有人說今天的優勢過了六個月后就會成為包袱,那您現在有沒有這種壓力?
李:我一直有這個壓力。的確是這樣的,互聯網發展無論是技術、用戶的行為,比如說寬帶,無限互聯網的發展,其實都使得用戶的這種行為和用戶的需求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一種機會。其實,在很多領域百度都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比如百度中文網頁檢索實際上是在目前所有的比較知名的中文檢索服務里頭開發的最晚的一個,而百度知道、百科、空間等,都不是全世界第一個做的。
但是我們之所以后來居上,是跟我們真正愿意傾聽用戶的需求,愿意去研究市場的變化帶來的機會分不開的。
中國特色的用戶領先于企業
贏周刊:多元化產品給人的感覺是百度已經變得越來越娛樂化,而同樣是搜索引擎老大的Google,卻憑借研發的領先的技術和產品,給人以專業形象。
李:我覺得這個觀察問題的角度是不對的,如果說用戶有娛樂的需求,我們就需要滿足這個需求。我們的技術從來不是為了炫耀技術有多先進,或者有多酷去開發的,這個技術再酷,再先進,沒有人用,那也沒有用處。
贏周刊:所以說可能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面,百度還要成為消費者的追隨者?那你認為一個搜索引擎這個產品就能夠滿足企業在互聯網上面的需求嗎?
李:嗯,應該說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滿足的。你也知道,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真正的互聯網對其他產業的推動,很大一部分是靠搜索引擎的這種推廣來實現的。
就是我們叫作縫隙產品的東西,很難找到一合適的渠道去進行推廣,但是搜索引擎就能非常漂亮地解決。同時使企業推廣的成本下降很多,推廣的效率能夠提升很多很多倍,而且由于它無國界,便可以實時地發生很多這種事情。
與此同時,在發達國家,互聯網,搜索引擎產業發展的過程也正處在這個位置。目前美國每一年上百億美金搜索方面的收入就表明說發達國家的企業對于搜索的依賴性要遠高于對于其他互聯網產品的依賴性。
贏周刊:那么,您認為新經濟和傳統產業的結合點又在哪里呢?
李:我有一個在百度工作了兩年的朋友現在轉向去投資傳統產業,他跟我說現在傳統產業的機會其實遠比互聯網要大,傳統產業的效率提升空間比互聯網要大得多。
他以一個互聯網人的角度去看傳統產業,就會發現太多的事情可以做,他把在互聯網人精堆里磨煉出來的經驗帶到傳統企業去,這些經驗使得他在過去一年對傳統產業的投資回報超過百分之百。
在五年十年前就很多人預言了互聯網能夠給社會、生活、文化帶來變化,但是大多數人仍然沒有預見到今天互聯網能夠影響普通人的生活到這么大的程度。這方面我覺得在中國有一個比較獨特的現象,就是說用戶領先于企業。
用戶對互聯網的接受程度,現在已經非常高。大家都離不開了。但是企業對互聯網的應用其實還是相對比較落后的。這一點上,我很著急。
互聯網真正能夠給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帶來的這種進步,我認為更大程度上是來自于企業對于互聯網的運用。有一種說法說世界是平的。為什么是平的?因為這個技術使得你的距離感沒有了。但是可惜的是,中國的企業目前來說,還是只有極小一部分意識到了這樣的一個機遇,大多數的企業老板可能都不太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