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他創立了中國最大的飲料王國,他打破了行業中的不合理慣例,更創造了打破可樂行業壟斷的奇跡,更多時候,他是一位事必躬親的領導,一個沒有絲毫架子的浙商。點上一根多年不離手的香煙,宗慶后將他的故事娓娓道來
“在中國,能與國外飲料廠商抗衡的只有娃哈哈。”宗慶后接受《中國新時代》專訪時說。這句話底氣十足,卻又實實在在。
早在1996年,娃哈哈就開始了與法國食品集團達能的合作。幸運的是,與樂百氏相比,娃哈哈不僅保住了自己的品牌,而且全部自主管理。
在與達能的合作中,宗慶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牌子不變,董事長位子不變,退休職工待遇不變,45歲以上職工崗位不變。在合作過程中,宗慶后只拿了一部分工廠與達能合作,其余全部是娃哈哈獨資,而達能需要做的就是等著收錢。
宗慶后從來沒有因為達能的強大而低頭,遇到不合理,他敢于拍桌子叫板,拂袖而去。
有一次,宗慶后提出,因為企業的效益好了,應該給員工加工資和獎勵,畢竟企業的效益是由員工的共同努力創造的。達能方面顯然不同意,一句“貪得無厭”惹惱了宗慶后,他拍案而起,“既然不講信用,你們把錢拿回去,我們自己干。”正是宗慶后的堅持,與達能合作的娃哈哈沒有失去主動權。
“我們當時與達能合作,主要是想引進先進的技術,現在,已經沒有合作的必要了。”宗慶后說。現在,娃哈哈手里有充足的資金,“銀行里,有四十多億存款,沒有一分錢貸款。”宗慶后毫不掩飾,“有適合的項目,我們會進行合理的投資。”
目前,63歲的宗慶后看上去依舊神采奕奕,關于他退休以及接班人的猜想一直沒有停止過。“我還可以再干幾年,但現在還不是考慮退休的時候。”對于娃哈哈,宗慶后的確是傾注了太多的精力。
自公司成立20多年以來,除了在全國各地視察,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呆在公司,每天7點準時出現在公司,通常11點之后才回家,一日三餐都在公司的食堂解決。
宗慶后可能是國內最繁忙的企業家之一,因為他的原則是事必躬親。據說,前幾年,公司50元錢的事情都要這位董事長簽字,即使是現在,分公司買一個電瓶車也要通過他的同意,“不簽字的老板不是好老板。”為此宗慶后得了一個“商業超人”的雅號。
更形象的一種說法,娃哈哈在全國的銷售渠道可以說是宗慶后用他的“鐵腳板”走出來的。有一年,他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奔走在全國各地。甚至有一次,他用了20多天的時間跑遍大半個中國。
他并不覺得辛苦,相反,他還有了“意外”的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