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衣服的不一定親手去織布,織布的不一定親手去紡紗,上下游的生產企業都有他們的生產分工,這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可是黑龍江省綏芬河市的田君,反其道而行之,毛皮成衣的出口生意本來做得好好的,賺的也夠多, 2003年她卻養起了貂,到底里面有什么誘惑力吸引她去與貂謀皮呢?
2007年5月2日上午7點
黑龍江省東寧縣東寧鎮大城子村
每天早晨7點,這家位于黑龍江省東寧市郊的水貂養殖場都會如此忙碌,上百名飼養員正抓緊時間給水貂喂食,養貂場總經理田君的一天也就這樣開始了。
田君:“我們做老板的也會每個月抽出幾天時間來,與工人一起喂養水貂,便于我們更好地與工人之間互相溝通,更了解怎么樣去經營好、管理好這個養殖場。”
今年40歲的田君生長于中俄邊貿城市綏芬河市,20歲時跟隨父母販賣貂皮服裝到俄羅斯,10年時間積攢了500萬元;她30歲起開辦貂皮服裝廠,利用原來的銷售渠道,將加工出來的貂皮服裝全部出口到俄羅斯。從500萬元起家縱身為億萬富翁。
田君:“發展到今年,我們加工廠生產出來的衣服產值差不多要達到六七千萬美金,大部分是從這個口岸出去的。”
如果不做介紹的話,可能沒人把如此身價的大老板和喂養水貂聯系在一起。
具體說到田君為何要養殖水貂的事情,還得一筆訂單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