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山讀,陶華碧聽。聽到重要處,她會突然站起來,用手指著文件說:“這條很重要,用筆劃下來,馬上去辦。”幫母親“看”完了文件,李貴山便開始起草規(guī)章制度,然后再讀給母親聽。陶華碧聽得極為認(rèn)真,聽到有不妥的地方,她立即口述更正,然后再由李貴山修改……如此反復(fù)多次,直到滿意,她就在材料的右上角畫個圓圈。李貴山看著這個畫圈,哭笑不得,他在紙上寫下了“陶華碧”三個大字,讓母親沒事時練習(xí)。哪知,陶華碧對這三個字看了又看,一邊搖頭,一邊為難地感嘆說:“這三個字,很復(fù)雜,很復(fù)雜呀!”
在長子李貴山的幫助下,陶華碧終于制定出了公司最原始的、帶著濃厚鄉(xiāng)土氣息的規(guī)章制度,寬嚴(yán)并濟,獎懲分明。但是,只有長子幫忙,陶華碧還是深感人才不夠。于是時隔不久,她又招聘了一個具有本科學(xué)歷的青年。怎么培養(yǎng)這個人才,又怎么留住這個人才?沒有文化的陶華碧卻有她自己既樸素又獨特的“絕招”。本來,她招聘這個本科生的目的,是想讓他當(dāng)辦公室主任,但她卻沒有馬上任命,而是先讓他在公司里做雜活,用她的話說:“這是淬火!”然后,她又派他到全國各地去打假、考察市場,這一招用她的話說:“這是磨磨!”半年后,她才任命他作辦公室主任……這個人,就是如今“老干媽”公司里的第三號人物王海峰。如何管理好公司越來越多的員工呢?陶華碧又有她另外的同樣既樸素又管用的“絕招”:實行管理親情化,自始至終對員工進行“感情投資”。
最初讓長子制定規(guī)章制度時,她就把這一招視為最基本的要素。比如:在員工福利待遇的制定上,陶華碧考慮到公司地處偏遠(yuǎn),交通不便,員工吃飯難,她決定所有員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當(dāng)“老干媽”公司現(xiàn)今已發(fā)展到1300人,這個規(guī)矩仍然沒有廢止。這么龐大的企業(yè),一直這樣實行全員包吃包住,誰敢想,誰又敢做?然而,陶華碧不管花多大的“血本”,卻始終堅持了下來。
制度雖然這樣制定了,但她還親歷親為,總是在人們想不到的地方關(guān)心人,體諒人。公司里有一個廚師來自農(nóng)村,父母早喪,家里還有兩個年幼的弟弟,可他愛喝酒抽煙,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幾乎都被他花掉了。陶華碧得知這一情況后,很是擔(dān)心。有一天下班后,她專門請這個廚師到酒店喝酒。酒桌上,她對他說:“孩子,今天你想喝什么酒就要什么酒,想喝多少就喝多少。但是,從明天開始,你要戒酒戒煙。因為,你要讓兩個弟弟去讀書,千萬別像我一樣一個大字不識。”這番語重心長的話,使這個廚師深受感動,當(dāng)即表示戒酒戒煙。但陶華碧還是不放心,她只讓他每月留200元錢零花,其余的錢則由她替他保管;什么時候他弟弟上學(xué)要用錢時,再從她那里支取……
只是關(guān)心個別員工,陶華碧覺得還不夠。每當(dāng)有員工出差,她還總是像老媽媽送兒女遠(yuǎn)行一樣,親手為他們煮上幾個雞蛋,一直把他們送到廠門口,直到看到他們坐上了工交車后,她這才回去……
一個大企業(yè)的董事長,誰能像她這樣為一個普通打工仔理財?誰能這樣從細(xì)微處關(guān)心每個員工?不說是絕無僅有,也難找到第三個啊!雖然沒有文化,但陶華碧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幫一個人,感動一群人;關(guān)心一群人,肯定能感動整個集體。果然,這種親情化的“感情投資”,使陶華碧和“老干媽”公司的凝聚力一直只增不減。在員工的心目中,陶華碧就像媽媽一樣可親可愛可敬;在公司里,沒有人叫她董事長,全都叫她“老干媽”。公司的員工來自五湖四海,生活習(xí)慣各異,他們每天吃、住、工作、生活在公司,時間久了,互相間難免發(fā)生摩擦,但只要陶華碧一出面,問題就迎刃而解。
本新聞共 5頁,當(dāng)前在第 3頁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