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標準化系統 “168”變身
但就在“168”餐廳經營得紅紅火火的時候,蔡達標又做了件一反常態的事情——停止擴張發展。
“原因很簡單,我想做的不是2家、3家小店,而是具有一定規模的連鎖餐廳,可是我當時沒有一套完整的系統支持,這樣下去,我不可能做大,所以我停下來思考!
蔡達標發現,中餐之所以處于弱勢地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標準化體系和核心管理能力,而洋快餐恰恰很好地解決了這兩方面的問題。于是,蔡達標暫停了發展,開始與華南理工大學的幾位教授一起研究標準化運作課題。
“磨刀不誤砍柴工”,蔡達標的苦心沒有白費,1997年,其聯合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研發“電腦程控蒸汽柜”,運用蒸汽實現烹飪過程的同壓、同溫、同時,一舉攻克“標準化”難關,實現“千份快餐同一口味、同一品質”。
1997年11月,蔡達標將“168”改名為“雙種子”蒸品餐廳,第一家“雙種子”落地東莞虎門鎮文化宮,中式快餐業內首家完全實現“標準化”的快餐品牌誕生了。
從賣產品到賣文化
2002年時,蔡達標遇到了發展瓶頸。
雖然當時“雙種子”蒸品餐廳擁有50多家連鎖店,但產品價格始終賣不高,這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營收。當時的蔡達標百思不得其解,頗為煩惱。
不過,蔡達標的思維始終是活躍和富有創意的,他帶領董事會另外3個成員,自駕越野車,開始一個多月的全國市場考察。在途經了38個城市,行程近萬公里后,他得出了一個結論——要從賣產品提升到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