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口子越想越興奮。第二天,他們就開始分頭行動起來:丈夫辜強負責搞“課題研究”,就是熬稀飯;李姐繼續研究“戰略問題”。為了創建屬于自己的稀飯品牌,她給自己的稀飯取了一個通俗易記的名字——李姐稀飯大王。
夫妻倆各司其職,配合默契。為了創建“稀飯大王”的品牌,辜強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便研究出了十幾種葷稀飯,還發明了一種他最為得意的食品——“野生蔞龍花粥”。這是一種綠色食品,全天然、全野生、全綠色,而且還有清熱解毒的藥用功效。
為了熬稀飯,辜強必須頭天夜里就泡好大米,凌晨3點開始生火,然后加井水文火熬制。他用的大米全是仁壽的農家新米,所有的配料也全是仁壽縣的山珍或者野生植物。為了把住質量衛生關,他對每一種原材料都嚴格挑選,精心清洗。同時,負責外聯的李姐又在雙流電視臺做了一系列廣告,大膽提出“改變稀飯傳統喝法,把稀飯當成正餐,把稀飯當成營養餐”的新餐飲理念。這一招還真靈,許多老人和婦女紛紛趕來“李姐稀飯大王”想嘗嘗鮮,瞧個動靜。
新品稀飯正式營業那天,一大早,夫婦倆熬了5鍋不同類型的稀飯,免費給顧客品嘗?腿藗兂酝旰髠個贊不絕口,都覺得稀奇,因為他們從來都沒見過稀飯也可以做出這么多花樣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沒過多久,小店的客人就比原來多了好幾倍,并且點名要品嘗那些特色稀飯。此后,前來品嘗稀飯的客人便絡繹不絕,每天的客流量達到上百人次,每天的營業額有時竟高達兩三千元。
如此多的顧客,給夫婦倆增添了許多工作壓力,每天他們忙得只能吃兩頓飯,晚上又要準備第二天熬稀飯的原材料,一直要忙到深夜才能睡覺。李姐夫婦倆就這樣在店鋪里的木凳“床”上,足足睡了一年時間。由于長時間過度勞累,李姐得了肩周炎,每過一段時間就會發作。隨著小店生意好轉,日趨增多的顧客常使李姐夫婦感到力不從心。李姐的心里又開始盤算起來,她想:不如換個大點的地方賣稀飯,把稀飯產業做大。2000年夏季,夫妻倆經過認真商量,決定將稀飯店遷往雙流縣城的長冶路二段。他們租下了那里一戶面積約兩畝地的農家大院,然后,根據城里人喜歡鄉下田園風格的心理,投資10多萬元,將農家大院裝飾得土色土香,讓人一進門,就備感舒適親切。他們還招聘了一批眉清目秀的農家小妹和小伙子,一身村姑和農家小子的打扮,十分鮮活靚麗,令人賞心悅目。
一切如李姐預料的那樣,新店開張不久,稀飯店的生意果然更為火爆。一到周末,大院前面的空地上便密密麻麻地停滿了車輛。辜強看著眼前這生意興隆的喜人場面,時常開心地夸獎李姐:“還是老婆有遠見,看來我們賣稀飯真的要做出一個大買賣了!”每次聽到丈夫這樣說,李姐的心里就美滋滋的。但她也明白:要想留住顧客,必須將稀飯推陳出新,不能只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
在妻子的建議下,辜強一門心思認真鉆研起“稀飯經”,他整天思考著怎樣變著花樣熬出別人沒有的稀飯。經過一段時間的揣摩實踐,夫婦倆終于由原來七八個品種的稀飯發展到20多個。辜強還請了許多老中醫出主意,想辦法,從而成功研制出了開胃健脾稀飯、清熱解毒稀飯、美容養顏稀飯等具有藥用價值的稀飯。而這些稀飯的名字也很好聽,什么“蔞龍花粥”、“金玉滿堂粥”、“龍須銀耳粥”、“春花碧綠粥”、“荷葉蓮米粥”、“南瓜太極粥”等,光聽名字就讓人胃口大開,許多顧客驚嘆道:“這里簡直成了稀飯的‘陳列館’了!”
2001年,李姐夫婦不僅還完了所有的欠債,還積累了不少資金。腰包鼓起來的李姐靠賣稀飯為自己營造了一片新的天地,她的名字也香飄整個雙流縣城。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3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