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開始創業25歲水滴石穿成百萬富翁 狂言夢想
夢想,是成功的前提,但一味沉迷其中而忽略現實,結局往往會慘不忍睹。
1981年出生的徐凡,地道的重慶崽兒(男性小孩或青年)。
讀中專時,徐凡學的是計算機程序設計專業。調皮的他雖然學起語文、數學什么的老是呵欠連天,但一上與計算機有關的課程就立即興奮起來,腦瓜兒也轉得飛快。你要是跟他聊計算機、IT話題,他可以唾沫橫飛地侃個三天三夜。“我不做陳景潤,不當周樹人,要做就做中國的比爾?蓋茨!”他的經典語錄。
口吐狂言,竟無人嘲笑。原來,在同學們還在拼命背程序設計指令時,徐凡已獨立為自己所在學校設計了一套學生管理系統軟件。軟件得到校領導和老師的高度評價:實用性很強!最終軟件投入使用,徐凡獲得學校通報表揚,以及200元獎勵。
這年,徐凡17歲。他成了校園大名人,還贏得一個足以讓他驕傲得一飛沖天的雅號:“蓋茨”-蓋過比爾?蓋茨。
初獲名譽,徐凡難免浮躁。“死讀書有什么意思?比爾?蓋茨不學這些,還不是成了首富?”他尋思著像比爾?蓋茨一樣開一家軟件公司。幾個鐵哥們兒為“蓋茨”描述的前景和“錢景”心動了,都發誓效忠。他也像老板一樣,擬了公司章程、工作分配表,還印了名片。同學不再叫他“蓋茨”,而改叫“徐總”了。而老師們卻苦口婆心地勸他以學業為重,一針見血地指出他現在的能力還差得很遠;家人更是連罵帶打,說他是個神經病。但他仿佛吃了秤砣-鐵了心,不僅帶著幾個鐵哥們印傳單、發傳單,跑寫字樓,還學著當時流行的信件營銷,寫了大量的信件到處郵寄。
浮燥付出代價,打擊接踵而來。稚氣未脫的幾個小崽兒沖進寫字樓,可跟企業負責人談不上兩句,就先被禮貌地告之“以后給你答復”,再禮貌地被“請”出辦公室;更有甚者根本就不讓他們進門-他們穿得隨隨便便,有的有皺褶或帶污跡的衣服,讓人疑是小偷。而寄出的信件大多石沉大海,偶有回復卻提出要看他們的經營執照和作品。執照,“徐總”壓根兒就沒有;至于作品,他尚可把自己的處女作(學生管理系統)寄給對方,結果大多猶如肉包子打狗,即便個別回復,但說要的是高級語言,而不是收到的小兒科。幾經折騰,鐵哥們兒開始借口要認真學習,找點理由收回“創業基金”。“徐總”憤怒地罵道:軟蛋!這點挫折都受不了。并暗暗發誓,一定要堅持到底,不成功則成仁!轉眼間,離中考只有兩三個月了,同學都忙著復習考大專。可他卻整天跑學校傳達室,盼望收獲自己撒播出去的希望,擺脫目前的困境,但他收到的,除了打擊,還是打擊……
除了耐心等待,“徐總”再也無計可施。聽著有人再叫“蓋茨”、“徐總”,他沒了驕傲和自豪,有的只是刺痛和恥辱。看來,“蓋茨”不是誰都可以當的。
自以為是的徐凡經受著實踐的打擊。為了面子,他中考完后即悄悄地從學校消失了。 蜇伏暗戰
人在迷茫時,前進的方向常會難以確定。但,是金子,即使深埋地下,也照樣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