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郭鶴年是公益事業的積極倡導者。今年1月,郭鶴年通過其嘉里糧油(中國)公司,向主持“希望工程”的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捐贈5000萬元,從今年起,一連五年為經濟困難的農民工子女每人每學年提供600元至900元的助學金,幫助他們完成學業。郭鶴年給基金會的信中寫道:“我經常說,人生在世,有兩件事要做的,首先要刻苦工作,努力奮斗,安排家庭的生活。同時,也要幫助一些在教育上有需要的人們。這樣社會才會和諧、穩定和進步。”
寶刀不老不斷向前尋找機會
盡管已到了含飴弄孫的年齡,但郭鶴年對事業的熱情仍然不減。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但在郭鶴年看來,“九十歲才是古來稀,所以81歲的他仍然寶刀不老,就像動畫片中活力無限的兔八哥一樣,郭鶴年看來總有使不完的勁,其“創業宜趁早,拓業不怕老”的企業精神廣受贊譽。
1992年,郭鶴年宣布退休,將其事業交給他的兒子們。不過事實上,他是退而不休,仍然擁有郭氏集團的最高決策權,尤其是在對中國內地與香港的投資方面。在北京、香港、天津、深圳、福州等地,人們依然可以看見郭鶴年忙碌的身影。
“企業家都有一種使命感。賺錢當然是最重要的工作,可是,當獲得大量金錢后,使命感便會油然而生。沒有使命感,一個人很快便想到退休,每天在高爾夫球場出現。”郭鶴年如是說。他年屆81仍然奮斗不懈,便是基于這種信念。
“做生意有如逆水行舟,必須不斷向前劃,否則,一停下來便可能倒退。因此,我們不能停下來,必須不斷向前、不斷尋找機會。”
郭鶴年本身的經歷,便是這段話最好的詮釋。他由經營白糖開始,取得了領導地位后,并沒有停歇,而是繼續力爭上游,終于在酒店、房產、傳媒、船務等領域大展鴻圖,并創造了更多的成就。對于未來,他依舊充滿信心。(新華社供本報專稿)人生感悟祖國——“我的心分成兩半,一半是愛我生長的國家,一半是愛我父母生長的家鄉。馬來西亞是我的祖國,即使生意網遍布全球,我仍然保留大馬公民的身份。”
母親——
“母親對我今天的成就有很大的功勞,她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對兒子的管教非常嚴格,也是影響我一生最大的人。”
危機——
“危機就是機會。一名生意人必需保持對時勢的敏感與警覺。”
員工——
“員工能否對公司有歸屬感,與領導者本身是否公平對待員工,以及給予他們怎樣的報酬息息相關。”
成功的領導人的要訣——
一、擁有一批強大及有高度效率的經理人才,并與屬下的各級員工密切合作,為公司奮斗;二、公平及誠實。領導人應以公平及誠實的態度與所有人交往,平時以禮待人,講究信用,將會建立良好的聲譽。一旦面臨困境時,將會得到貴人協助;三、擁有堅強的體魄及精神意志,隨時為公司的前途盡力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