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沈子凱似乎并不為此過于苦惱,和楊華成的“奇品堂”一樣,他在當初給公司取名時就考慮了多元化經營的問題,不管是“吉卜力藝術創造社”還是“純真年代”,都不能綁死在藝術火柴一種產品上。他最近正忙著開發“與火柴具有同樣文化屬性,但市場面會比火柴要好做”的新產品,不會和原有的藝術火柴沖突。
沈子凱說,自己很佩服“賣梳子都能賣到上市”的“譚木匠”,這個擁有700家加盟商,總銷量超過2億的品牌是他現在的榜樣。
“比如煤球,就算做成各種顏色,你會買嗎?沒有使用價值的時候,附加價值只能延長衰退期,而無法單獨成為支持產品發展的因素。”
|